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高铁15块的“廉价版盒饭”多了一个外号,叫“梦幻盒饭”,不是因为太美味,而是因为“很难买的到”。 40多块的一份精品盒饭,卖相一般,肉量偏少,20以下的廉价盒饭,干脆“仅供观赏”,想要买到手,一得能忍住饿,二得能忍住白眼。(中国广播网   10月11日)

暂且不说高铁上的“梦幻盒饭”,就是一般列车上的盒饭也得15元左右,而与其相配的饭菜内容,大家也都略知一二,性价比不怎么高。抱怨的同时,我们也需理性客观看待这一现象,先来说说性价比低的问题,首先现在列车上的餐食结构是以冷、热链(冷链是即食前微波加热,保质期不超过72小时,热链是即食配餐)为主的,这两种盒饭都是未经灭菌处理的,所以保质时间短,对加工、贮藏、运输的温度要求比较高。其次,列车上主推过常温链盒饭,但由于这种工艺下制成的盒饭保质期长达半年,大多数旅客对饭菜质量会存有质疑,认为添加了防腐剂。实际上大可放心,这种工艺是采用复合塑料薄膜包装食品,让米饭以及菜肴保质期延长到半年以上,并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剂。但旅客提出不满后,这种常温链配餐一般只做应急备用了。第三,综合一、二可以看出,前者要求的条件、指标较高,商品从地面运输到火车,在火车上保存等等这些都会增加商品的成本,因此在出售价格上也会略高一些。企业要盈利,在商品的成本比地面高的情况下,依然执行地面商品的价格,这种亏本的生意相信谁都不会做。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很难买的到”的“梦幻盒饭”问题。为什么买不到?怎么会买不到?一连串问题摆在我们眼前。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面对的多是普通民众,旅客消费水平相对飞机乘客较低,因此在盒饭的选择上大家更倾向于价位更实惠的,这样就使得低价位的盒饭供不应求,这种情况下等待是正常的。但反过来又问,可以改进吗?可以不再漫长等待吗?我想这个可以有,而且也应该有。

可能有人会提出,既然15元盒饭供不应求,可以多准备些,以免花费旅客时间,说不定这就是一种变相的高价销售。笔者认为,在特定的环境内,高出合理的价格,百姓们还是可以接受的。同样作为高铁上的餐车,在正常的餐价上略有浮动,笔者相信百姓们是可以理解和支持的,而采取“廉价套餐”售没了的方式,变样的出售高价套餐,却是万万不可取的。

同样,对于运输行业,无论航空、铁路还是公路,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经营方式,改进技术设备,提高服务水平,但众口难调,总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通过高铁“廉价盒饭”短缺这一事件,一方面希望铁路部门能够反思自己,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工作思路,以更好的方式来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更大范围的人群。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与宽容,对待服务行业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子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