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个票花了近半个小时,差点误点。”市民褚女士日前向解放热线反映:她网上定了票,提前半个小时来到虹桥火车站,打算自助取票,随取随走。岂料,取票机前人山人海,队伍停滞不前。排在最前面的一位中年人,怎么也取不出来。(东方网9月28日)

自动售票机的问世,为百姓购票增加了一种选择。有了自动化售票机,不仅车站的硬件服务设施上了档次,也减轻了窗口售票员的工作量,民众和铁路都较好。但机器毕竟不能完全代替人,出现个差错失误难以避免,遇到机器“闹情绪”的时候,可就需要人出马来解决问题了。

象褚女士反映的一人不会“卡”一队的现象在客流量比较集中的车站绝非个例,铁路部门在推出自动售票机时应该预料得到。笔者认为,解决起来并不复杂,一是可以通过招募志愿者在旁边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不熟悉操作的旅客购票,同时也可以对旅客进行合理分流,引导其到人口窗口或别的机器上去操作,避免在一台机器前扎堆。二是建议在设计操作程序时,每一步都加入普通话语音提示,引导旅客按提示操作,以提高效率。对于外籍旅客,还可以专设购票区域,用英语提示。三是在每台自动售票机上面安装一台带摄像头的显示屏,适时显示等待人数,旅客一进站就可找到等待时间最短的机器,不盲目排队。

服务工作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时下,交通运输方式间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想得更周到一些,做得更细致一点,为旅客排忧解难更耐心一点,谁就能占得先机,变优势为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