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日本JR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函馆线上发生了一起货运列车脱轨事故。事后,人们发现事故现场的铁轨间距超过了标准值,而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约1年。该公司社长野岛诚9月22日举行记者会,表示共有97处状态异常的轨道未被及时处理,包括轨道距离超过标准值等。(中国新闻网9月23日)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被我们奉为安全管理的圭臬,各级领导也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强调:隐患险于明火,防范重于救灾。最近发生在日本的这次货运列车脱轨事故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从这起事故中,我们至少可以吸取三个方面教训:
一是安全没有主副线之分。对于异常状况长时间被搁置的原因,社长野岛诚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副线上通过的列车数量较少,在优先主线时顾不上副线,导致维修被推迟,之后似乎就忘了。”由于工作量的不同,主副线在实际使用中受关注的程度有区别正常,但并不表示在安全管理上就可以重主轻副,副线发生事故影响也是极大的。在我国现阶段运营的10万公里铁路线中,既有干线,也有大量支线,尽管设备不同,但在安全管理的要求上必须一视同仁,对责任事故实行零容忍,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让老百姓放心。
二是处理隐患必须雷厉风行。所有的事故都是由安全隐患发展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隐患都能酿成事故。事故是隐患的质变,隐患是事故的积累,所以,要想保证安全,就必须正确对待每一起隐患。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把隐患当作事故来看待,行动上要迅速,发现一起,解决一起,绝不过夜。只有及时化解隐患,才能保证安全有序可控。
三是责任必须落实到位。据了解,日本铁路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的现象不仅在副线上存在,在主线上也有大量异常状况未被处理。对此,社长野岛诚表示,负责检查铁路状况的公司总部和现场负责维修的部门之间合作不够充分。合作不充分,其实质是责任落实不到位,考核不严不实,我国的铁路线比日本长很多,管理难度也更大,这也警示我们,安全管理要紧盯结合部,来不得任何模糊,必须实现全覆盖,无空隙。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