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11时,备受闽赣百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向莆铁路动车票正式发售。向莆铁路动车票一开始放票,就受到旅客热捧,以国庆黄金周首日车票为例,至21日16时许,大部分车次的车票售罄,连站票都不剩。(来源:闽南网)

向莆铁路建成,动车组开通的消息,一时间占满了各大媒体的版面,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但也有少数人对开通动车存在着误解,他们发表着一些看似正确,却经不起推敲的观点,这让不少民众被其误导。

在此,笔者对一些看似有理,却站不住脚的观点,进行粗略的统计分析。简列如下,求教于诸君。

误解1:高铁只为小部分人群服务

一些人错误的认为,高铁“票价高”,只有经济富裕的人群能享受其服务,这是被高铁的表面所“唬”到了。高铁车站、车辆、线路的设计与建设很富有现代感、时尚感,会让人觉得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但这是时代需要、科技需要,这并不代表它的车票贵。

笔者从网上找到各交通工具资料,粗略统计比较了一下。以南昌至厦门为例,从南昌至厦门乘坐汽车,最低的票价为270元。乘坐飞机的价格约为382元(2013年11月份均价)。而即将在9月26日开通的向莆铁路上D6521次动车组,从南昌至厦门二等座车票仅为211元。

汽车270元,飞机382元,动车211元,显而易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动车票并不贵,它很亲民,有需要的老百姓都能坐得起。

误解2:动车抢占普铁资源,影响铁路发展

有人认为,动车的运行抢占了普铁的线路资源,且动车赚不到钱,影响铁路的发展。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在我国,动车还属于比较新的产物,初运行亏损总是难免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既有线上的普铁客运,多数客运列车也是亏本运营的。

在铁路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话“客赔货赚”。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由于铁路客运属于半公益性质运营。火车票十几年都没有涨过,(不相信的读者可以翻找老车票对比)就连节假日票价都不做上调浮动。在物价渐长的大背景下,客运怎么可能赚得钱。

铁路部门保持收支平衡,主要靠的是装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的铁路货物运输。要想铁路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抓好货运。但目前绝大多数既有铁路线上都是客货混跑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客运赚不到钱,货运赚钱又因为线路资源有限“跑不多,跑不快”,这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难题之一。

当下,铁路正在做的修建高铁或是在既有线上增开动车组。就是为了实现客货分离,让客车走快,走好。这样一来就能给货运腾出空间,让货车“多运、多跑。”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最终达到创效——投资、建设——再创效的良性循环的目标。

误解3:动车没人坐,开通浪费资源

动车到底有没有人坐?远的不说,就从文中第一段新闻摘要我们就能看出来了。票都售磬了,怎么可能会没人坐?以前确实有过动车没人坐的传言,但那属于谣言。(详见:钱江晚报《坊间传沪宁高铁没人坐 铁路部门辟谣称趟趟满员》)

在实际中,有些时候动车组确实存在上座率低的情况,但这都属于正常情况。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业与旅游、酒店等行业都有淡、旺季之分。在淡季上座率低是很所有交通工具的共病。

面对淡季客流少的情况,不能因为淡季上座率低就不发展动车、不开行动车,但也不能“无动于衷”。铁路部门在淡季实施的卧铺、动车车票打车出售就是一种积极应对的表现。

正所谓,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从老百姓购票的火爆程度,就能看出民众对“向莆”开通动车的欢迎程度。或许动车组的开通并非十全十美,但乘车时间缩短,乘车环境越来越好,这都是动车带给百姓们最真实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