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办“抢票者”是对奉公守法者的保护
作者:雷鹞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中秋假期将至,台铁火车票抢破头。台湾花莲县萧姓男子涉嫌利用人头身份证字号,再以自动登入系统上网抢订台铁东部干线假日车票,两个月订票近50万次,至少垄断1万张以上的假日火车票,台湾“刑事局”与“铁路警察局”循线逮捕他,依伪造文书罪嫌送办。(9月12日新华网)
利用“抢票软件”大量购买火车票而被逮捕!相信很多人看到此则消息的感觉和我一样,被“雷”了一下。原本以为利用软件插队购票最多只是个道德问题,即使为别人代购多买了几张也是助人为乐,没有想到在我国台湾对此已经立法,看来我们也该及时更正观念了,如果再不以为然,等到有相关法律出台的时候,我们还是习以为常那岂不成了“杯具”?
诚然,有了“抢票软件”,确实能省却手动刷新这一环节,大家可别小看刷新这个环节,因为刷新的速度和频率决定了你购票成功的几率,刷新不及时或频率慢都有可能与你需要的火车票失之交臂,因此,每逢春运、暑运、中秋节等特殊时期,各种“抢票软件”都会借机卷土重来。
使用这种软件也存在风险,因为在贪图一时之快的同时,我们的个人信息也会被开发“抢票软件”的公司所分享,如果运气不好,下载了含有木马程序的“抢票软件”,那就不仅会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还会在支付的过程中,篡改支付金额,甚至把卡里的钱全都盗走。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钓鱼网站”骗钱敛财,更是令人防不胜防。如前瞻网9月13日就有这样的报道:“一网友在微博吐槽自己的遭遇,称误入“山寨”深处,上伪冒12306,不仅车票没买成,还倒被骗500多元。”
虽然有上当受骗的前车之鉴,但是这种承载着各种风险的“抢票软件”,依然大有市场,因为在购票的刚性需求面前,能买到一张火车票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对此软件的拥趸者仍不在少数。“抢票软件”的原理说白了,就是在别人奉公守法排队购票的时候我们在插队,这的确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可能在现实中迫于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压力,很多人不敢“红果果”的插队,但是在虚拟的网络上,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因为网络上的道德底线和舆论监督早已被人们所遗弃,所以我们敢明目张胆的插队。
而一些“无节操”的企业,认为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的,就是可行的,他们为了追寻效益和知名度,开始在网购火车票中钻空子、打擦边球。他们大肆开发、宣传“抢票软件”,无疑是在引诱我们做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一个不文明的人、一个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的人。这种为了利益而放弃责任的企业不是好企业,为了自己的成长而不惜让别人损害声誉,甚至将来有可能犯罪的企业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
当前,“抢票软件”横行网络,少数人为了一己私利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据为己有,甚至有的人大量囤积车票待价而沽。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多数人的利益,还是在人为的制造社会矛盾,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同等条件下,买不到票人们或许还能理解,但是有人却能利用“抢票软件”插队买到车票或是囤积车票,这就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台湾的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尽快出台关于“抢票软件”开发和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来打击这种践踏社会秩序和损害公共利益、公平分配的行为,不只是对奉公守法者的保护,更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谐与稳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