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改将沿着市场化的道路阔步前行
时逢铁路货运改革“满月”之际,南方日报记者昨日从广铁集团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铁路部门“实货”需求兑现率已由初期的81.7%提高到94.8%。电子电器、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零散“白货”发送量达102.7万吨,同比增长10%,预计年新增货源将达到460万吨,货运改革实现市场与效益的“双丰收”。( 7月19日 《南方日报 》)
全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自6月15日正式实施以来已一月有余。这项被铁路内部称之为对以往货运模式“颠覆”式的改革到底效果如何?客户体验到多少改善?
据广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货运改革“满月”,广铁集团对电子电器、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零散白货发送量达102.7万吨,同比增长10%,“一方面是经济增长缓慢,一方面是传统的‘黑货’运输量下滑,如果不进行铁路货运改革,货运量运输增长是不可想象的”。
《南方日报 》记者现场体验了客户通过12306网点击“我要发货”后的办理流程,客户只要输入“姓名、联系方式、发货类别、发货时间、发货地点”等内容后,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接收到客户的发货需求后,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客户确认,随后录入订单转后台处理,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客户基本实现“足不出户”远程办理。
过去的铁路运输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货运计划管理方式落后。铁路托运货物手续烦琐,多窗口、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严重阻碍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托运人要托运货物,往往要经历报批计划、受理运单、进货上站、配送空车、承认装车、货车挂运等环节,这一系列的环节、手续,不仅增加了客户的运输成本,也吓走一部分新的客户和隐性客户。二是铁路货运的服务质量不高。铁路承运手续、交付程序、结算方式复杂,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而且铁路货运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尚未普及,与现在大型物流企业已经普遍运用的电子自动订货、配送需求计划、货物跟踪查询服务相比差距很大。
货运组织改革后,我们看到了这样几种变化:一是从转变模式上看,按照中国铁路原有的货运组织模式,将原有的运输组织管理计划模式转变为现在的“前店”、“后厂”的物流营销模式。先承接客户提出货物运输的需求,然后再根据货物的实际情况,量身为每件货物制定详细计划,并以最迅捷最灵便的方式将“实货”配货装车予以承运。这不仅促进了铁路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客户服务需求认识上的转变,更有效的提高了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运输效率;二是从转变服务上看,一方面“实货制”将原来复杂问题简单实用化。如取消了对其他非协议运输的货物(白货等零散货物)的计划申报和一切手续,解决了以前货运办理时间长、手续复杂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来推广“实货制”,在方便货物运输信息收集的同时,对货物也做到追踪管理,使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对自身经营进行及时调整,维护了货物安全,也使货运服务更加人性化。
诚然,任何一项改革和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论证和完善,更需要市场来检验。在铁道部摇身一变成铁路总公司之后,铁路部门也在市场化经营模式下逐步探索,货物运输改革也算得上是一次市场化道路上的“试水”。通过一个月的改革试水,我们欣喜的看到铁路总公司在这一轮改革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简化手续、敞开受理、随到随办、‘门到门’服务、‘一口价’收费”就是这次货运改革的亮点和核心,围绕这个核心,铁路总公司从自身入手,在内部充分挖潜,在硬件、软件上狠下功夫,大胆进行机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和广大客户对铁路货运服务的需求,尤其是简化受理程序,提供门到门服务以及一口价收费的做法更是得到了广大货主的一片叫好之声。
一个多月来,我们看到了铁路系统试图改变的决心,更看到了铁路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中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不断完善机制,顺利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让人民群众尽快共享中国铁路改革的福利。
我们坚信,铁路货改将沿着市场化的道路阔步前行!(张宏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