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先后被文学老师、油画老师直接毫不留情的否定,但是他的化学老师却看中了他的做事一丝不苟,转攻化学,加以培养,最终点燃他智慧的火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铁路系统一直以来就不缺乏各类人才,但是部分机关单位或多或少会感觉到,如:写作人才少、文艺人才不够、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青年人才更加稀缺这样一种认识,甚至会觉得职工上进心不足。针对此情况,铁路部门每年都会开展各类给职工展示风采、认识自我、锻炼提高的系列活动和开设一些平台,目的就是为了挖掘职工队伍中潜在的人才力量,并加以宣传、扩大影响,诠释“金子总会发光”的真正含义,激发广大职工自觉发挥力量,为铁路安全生产发挥才干的热情。

在单位里,青年职工的“活泼好动”不能看做是“调皮捣蛋”,年长职工的“沉默寡言”更不能看做是“消极油滑”。其实人的优势就存在于你的兴趣之中,即你对什么事物兴趣最大,这方面获得成功的几率也就最大。就拿我们庞大的青年职工队伍来说,如今早已进入信息网络高度爆发的时代,几乎人人有QQ、人人有微博,个个都会微信,许多青年职工玩转网络,甚至掌握一定较为专业的“电脑软硬件”知识人才也不在少数,我们大可以从这方面着手。事实上,铁路部门也早已经开始行动,如开设各个站段的官方微博,QC成果发布,PPT课件运用交流及培训等,就是很好的给青年职工们展示自己网络特长的平台,从而发现一批技术类人才。

有很多同志会在看到别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会出现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这件事让我去做,会做得更好”。笔者认为这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用的最好发挥时机,就像我们铁路部门经常组织开展的各个专业、各个层次的座谈会、调研会、谈心走访等形式多样的大讨论、深入交流类活动一样,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对一段时期的某项工作谈出自己切实感受和看法,大家共同研判,还有像民主生活会上一样,对个人一些优缺点都大胆提出,加以改正,不断完善我们的组织管理水平,提升个人及整体队伍素质。领导者们也很善于从这些活动中善于发现各类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从而使职工走向各自的成功之路,在各个领域中大展身手,大放异彩。

那么作为我们职工个人来说,怎么才能主动发现各自优势特长所在呢?其实很简单,单位组织开展的某些活动或上级下达的某项任务时,你能突然有种毛遂自荐的欲望,认为自身又或是在完成一项工作时,能够行云流水,十分顺利的做下来,那么十有八九就是你的特长优势所在了。但是有部分人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弱势”,那就是“害羞”,或是“当局者迷”。明明在一些自己认为很有把握做好或者做到的事情面前,畏手畏脚,在单位组织的一些交流活动上,也不敢大胆发言,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发光的金子”可不都是被人一不留神给“掘”出来的,单位提供那么多集体活动机会,也会在你一次次“胆怯”中错失良机的。要想真正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请挺起胸膛,树立必胜的信念,提前准备、无所拘束、大胆展现,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很难有“出头”之日。

“铁路安全靠大家”,发挥个人优势不是所谓的“出头鸟”,更不是“名利攻心”,我们既然身为铁路大家庭一员,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最起码的集体荣誉感,时刻以一名铁路人而骄傲,而不是“眼巴巴羡慕”那些所谓的“效益”很好的单位或“白手”起家的生意人,好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为铁路发展做了什么,自己能做到什么?自己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要时刻谨记“天生我才必有用”,看待任何人和事物都不能戴“有色眼镜”,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好好打拼一份事业吧。(洛阳供电段马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