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饭碗工程。铁路改革后便把“安全大检查”作为首要议程。虽然至4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已结束,但各铁路局、各基层单位、安全理念没有放松,各铁路职工咬紧安全不放松,把安全持续贯穿于每一天的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 实现超前防范。要实现从源头上化解和降低安全风险,安全基础建设是最首要、最关键的环节。围绕人员、设备和管理三大要素,扎扎实实地做好安全基础工作。首先,要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全面收集和掌握各类安全信息,及时筛选各类问题,对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行风险分析,全面掌握安全风险产生源头、形成原因、分布位置、发生概率、产生后果,形成规范的风险管理数据库,同时完善各类检查、检测和监控手段,及时发现各类风险,实现对安全风险源点的动态管理。其次,要健全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掌握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检查评估方法,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同时对既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评估。最后,要在做好风险研判的基础上,从源头防范、过程控制、应急处置等方面,逐一制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控制风险和消除风险的措施,按照逐级负责、专业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明确风险管控责任,确保安全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强化过程控制,实现消化风险。盛光祖总经理曾指出:“安全风险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控制好了,会向正面的方向发展,对安全工作是个加强;控制不好,会向负面的方向发展,可能引发事故。”所以,过程控制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事故发生的概率。有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并不等于安全管理就能够真正到位,重点是要抓好过程控制。我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目的、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事故的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管理、指挥和生产,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抓好过程控制,检查督促是重点。每一名职工都是安全风险管理的执行者,面对要求高、难度大的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必须严加督促才能把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到位,否则就会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成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拦路虎”。从客观上讲,有些安全风险的发生是我们不能有效预见的,比如恶劣的地质和气候条件随时都可能危及铁路安全。如果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就能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形成组织完善、装备齐全、分布合理、反应迅速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修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特别是针对重载和客车安全问题,要明确不同的响应人员、时限、流程,形成应急响应常态,同时制作应急手册,抓好日常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安全风险的能力,确保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够得到果断、正确、快速的应急处置。此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我们要在全面和系统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循环过程持续改进安全风险管理,尤其是在出现隐患、未遂事件或者事故后,要及时检查管理制度的漏洞,及时对安全风险管理进行完善,让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面对铁路改革的新形势、新需求、新任务,安全尤为重要。要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真抓善管,有力提升确保安全持续稳定的控制能力,为铁路市场化发展奠定扎实的安全基础。(张强)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