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今年春运客流量将达到34.07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实际完成运送量增长8.6%,再创历史新高。将如此庞大的客流量在40天之内运送到目的地,这几乎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完成的任务。各种买票难的抱怨矛头都指向铁路运力不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家能不能按照春运40天的客流峰值来发展铁路?如果那样的话,在春运40天之外的300多天里将造成多大的闲置和浪费?这肯定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科学的。(新华网)

    距离春运序幕的拉开还有两天时间,在此前,围绕春运的铁路话题是层出不穷,铁路部门成为了春运前的众矢之的,倍受诟病。理不辨不明,在以购票为导火索的春运话题争论声中,春运矛盾的社会属性也逐步的露出水面。环球时报的评论文章《春运是转型期中国的一个隐喻》,新华网的评论文章《春运不是一出悲情大戏 》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一客观。

    然而,回望此前的争论,另一个话题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思考,那就是面对类似春运这一社会矛盾,社会不同层面的责任。

    面对春运这一社会矛盾,各大媒体、公知同样具有责任。但此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媒体的发声是在缓解春运旅客焦虑,而是挑拨情绪、加深矛盾。铁路站票半价的讨论,紧俏线路车票的秒杀,这些概念的推出,无疑都绷紧了准备回家人的神经,增加了春运的紧张气氛。

    再说电商,借春运网络购票这一契机,打着为百姓抢票的幌子,做着借机推广自己浏览器的美梦。其借鸡生蛋的如意算盘昭然若是,哪管你官网堵不堵,哪管你社会公平性。不说抢票软件推出合法与否,但其社会公德心丧失殆尽。

    回看铁路,近几年来,铁路部门动车、高铁逐渐取代了又慢又闷的绿皮车厢,网络订票、电话订票渠道也逐渐丰富和完善。虽然,铁路的这些进步远远赶不上群众出行需求的增长,但用老百姓的话讲,不怕慢,就怕站,铁路做出了这些努力,终究还是进步了。

    在回家的喊声一片中,如果我们此时引导百姓也可以尝试转变过年理念,就近就地过年的话,无疑会招来骂声一片。我们都明白,一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意识理念的逐年改变。就像春运这一矛盾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我们的交通领域建设还不够发达完善的今天,一些人的人在囧途不假,但我们更呼唤此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人在囧途可以逐步改善,责在囧途却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