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培养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技能人才要求。与此相应,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由此“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被首次提出。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公布,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样就使“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原来的基础上,扩展到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强调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就业去向。
教育部为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发出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有了更完整的表述,可概括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善于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所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为高素质、职业性、技能型人才。
尽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提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归根结底都是立足于技术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2 铁道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铁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有诸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向更高层次发展并加快应用的时期。因此,发展中的铁路必将对铁道类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提出以下新的要求。
(一)、职业性要明确
自有高等教育起,几乎所有的学术型人才都由普通高教(传统高教)培养造就,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事实是高等教育除了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学术型人才的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工程型人才,而工程型人才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一样,是属于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范畴的,是为职业岗位服务的。所以,高速发展的铁路这个“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要求不是单一对高职教育而言的。
在“小职业”的概念下,高职教育就是为职业岗位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由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需要通过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操作或者运作获得实现。能够将设计、规划、决策变换成物质形态或者直接对社会产生作用。目前国家将高职教育定位在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大量的经济社会建设者。例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就非常清晰:“根基在行业,特色在铁路,质量是生命,创新是动力。”在这样一种指导思想之下,紧紧依托铁路行业,集中强调对学生的“铁路”职业观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紧跟“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的新步伐。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更高要求,对铁道类高职生的“铁路职业”意识的培养必然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并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安全”意识的建立来自三个方面的养成与教育,即忠诚、责任与信任。
(二)、专业上要过硬
铁道类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如果能够在“铁路职业”的岗位上发挥出色的作用,那么,就只有更专业。如果要培养大批精通铁路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铁路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铁道类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4点:首先,从宏观上看老、中、青年龄结构比例不合理,老的大量退休,青年人匆忙上岗,优秀的中年专业教师稀缺。其次,学历两极分化明显,高级职称少,中低职称多。第三,专职与兼职教师的结构有待优化。教师队伍中的文化基础学科力量较强,应用性学科力量较弱;理论教学的力量较强,实践教学的力量较弱。第四,即使从事铁路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崇尚学术、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而评定职称过程中过多重视学术论文的发表而轻视实践性教学与工作经验的积累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学历高,硕士博士比比皆是,他们理论研究的手段较强,传道授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较差:一大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中老年教师,长期在职业教育的第一线奋斗,他们虽然也是学科型教育培养的出身,但是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使他们更职业、更专业,但是最前沿的理论研究要比高学历的年轻人弱一些,而长期的专业教育,使他们密切联系最前沿的岗位发展与专业发展的能力则又要比高学历的年轻人强一些。1998年国家教委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出现“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到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在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的专任教师中, “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不足三成,外聘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比例低到不足二成。在现实中,铁路专业的高职教师到铁路部门担任访问工程师,还是存在不少的障碍。所以,高速发展的铁路事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呼唤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只有专业上过硬的高职教师才能培育出合格而且优秀的铁路专业的高职毕业生。
(三)时代感要强烈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在2006年为1 147所,到了2009年,则上升到1 215所。如此增速,正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最好写照。美国加州大学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伯顿·克拉克在1998年曾提出了新大学的概念——创业型大学,提倡导入企业家精神,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呼吁21世纪新的教育过程必须包括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铁路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这种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从本质而言创业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铁道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培养学生建立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铁道类的高职生是未来的铁路建设者,对今天铁路的大发展要有一种紧迫感与忧患感。所以高职教育要培育学生在铁路专业学习中拥有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心灵愉悦感,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其次培养学生拥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经济全球化时代不仅要求学生学好传统科目,还要拥有“21世纪的技能”——建设人际关系。除了在教育中加强技能教育,还要让学生尽快适应全球化的大局势,学会打破定势思维,在别人只看到一片混乱的地方能够找出自有的规律,建立对自我的信心,对他人的诚信,对企业的信任。第三,高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跨越各种条条框框,引导学生在不同科目间进行综合思考。按照《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雷德曼的说法,正是设计与技术、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创造出了百度搜索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创新精神的培育与铁路具有严明的纪律、半军事化的制度并不矛盾,反而促成了我们培养的高职毕业生能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建立职业自豪感,增强自信心。高速发展的铁路事业,需要的就是这种创业素质的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的教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