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初,青藏集团公司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进藏旅游专列开行20列,服务游客8500余人次,两项数据双双突破五年纪录。这一数字背后,是铁路部门对“冬游西藏”政策的精准把握——从团体票优惠到研学游定制,从计次票创新到银发专列开发,铁路服务正从“运输通道”向“旅游引擎”转型。以“大美青海·幸福西藏”号为例,这趟首发于3月的品牌专列,9天内串联青海湖、昆仑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12处世界级景观,单列载客量突破300人,银发游客占比超70%,印证了“慢旅行+深度游”的市场需求。
青藏铁路与拉林铁路构成的“黄金走廊”,正以“快旅慢游”模式重塑旅游格局。专列经停唐古拉站(世界海拔最高车站)、林芝桃花沟等特色站点,游客可“下车即打卡,上车即休整”。铁路部门与文旅部门构建的“旅行社联合+旅游团整合”机制,让行程设计突破传统跟团模式:在拉萨可体验藏香制作,在鲁朗林海参与有机蔬菜采摘,在雅鲁藏布江畔观看非遗歌舞。数据显示,专列游客在藏停留时间延长至7.2天,带动沿线民宿入住率提升40%,文创产品销售增长65%,形成“铁路引流-景区留客-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
专列的竞争力源于细节创新:全列配备弥散式供氧系统,医疗组随车携带高压氧舱;餐车推出牦牛肉火锅、酥油茶等20道地域美食,食材溯源系统实现“从牧场到餐桌”可视化;车厢装饰融入唐卡、藏戏元素,文艺小分队每晚举办“天路夜话”分享会。更值得关注的是“适老化”改造:无障碍卫生间、智能呼叫系统、防滑地板等设施,让60岁以上游客占比达73%的群体实现“无忧出行”。青藏铁道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黄丽敏透露:“我们正在试点‘一车一策’,根据客源地调整讲解语言,甚至为海外游客配备多语种智能翻译设备。”
专列的经济效应正从城市向乡村辐射。在林芝市巴宜区,铁路带动周边3个乡镇发展“专列经济”: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为藏式民宿,农特产品通过专列餐车直供游客餐桌。数据显示,专列开行以来,沿线村庄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吸引20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铁路部门还与高校合作开发“研学专列”,组织学生参与高原生态监测、藏文化保护等项目,让“流动的课堂”成为乡村振兴的智力引擎。
当银龙穿越可可西里,当列车员用藏汉双语送出祝福,铁路专列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连接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的文化纽带。这场由铁轨引发的旅游革命,正在雪域高原书写“交通+旅游+乡村振兴”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范本。(吴再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