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6 月 30 日,深中通道震撼通车,这条集 “桥、岛、隧、水下互通” 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珠江口,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了磅礴动力。如今,通车已满一周年,深中通道所带来的变革与影响持续发酵,意义深远。
深中通道的建成堪称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奇迹。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世界级难题,如超长钢壳沉管在深海中的精准对接、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建造大跨径悬索桥等。但建设者们凭借着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成功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6.8 公里的海底隧道,是全球最宽、最长的钢壳沉管隧道,32 节万吨级沉管在 40 米深海实现毫米级对接,几乎没有任何误差失误;主跨 1666 米,高度91米的的伶仃洋大桥犹如巨龙飞翔于海面之上,成就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通车一年来,深中通道在交通层面为两地同胞提供了数不清的便利。数据显示,其累计车流已超 3000 万车次,日均 8.6 万车次。节假日期间,车流量更是屡创新高,今年 “五一” 长假,总车流量约 82.92 万车次,5 月 1 日车流量达 18.16 万车次,一跃冲到国内通道车流榜首。跨市公交客运量突破 300 万人次,深中航空港实现 50 分钟直达深圳机场,累计服务旅客 25.3 万人次,水路运输航程缩短约 21 公里、节约时间约 20 分钟。海洋,大陆,天空联合纵深式的交通优化,让两市居民的出行更加高效便捷,“深中同城” 不再是梦想。
深中通道使得本市经济,人才发展同样加快了速度。通道开通后,深圳与中山的产业合作愈发紧密。中山凭借房价较低、居住环境舒适等优势,吸引了众多深圳年轻人前来购房定居,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深圳企业的目光。许多企业选择在中山布局生产基地,利用中山的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与深圳的研发、市场优势相结合,形成了 “深圳总部 + 中山基地”“深圳研发 + 中山转化” 等产业合作新模式。
深中通道不仅促进了深中两市的发展,更是粤港澳大湾区 11 市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以广州南沙为例,南中高速建成通车后,南沙区通过万顷沙支线连接深中通道,与深圳、中山实现 “牵手”,大湾区内部城市联系进一步加强,人员、物资流动效率大幅提升。数据表明,通车一年来,大湾区西岸城市物流成本平均下降 15%,货物周转效率提升 25%。
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深中通道的意义更为重大。它有助于缩小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为 “一带一路” 建设贡献力量。通过深中通道,大湾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2024 年,通过深中通道进出口的货物总值达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8%,成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节点。
深中通道通车一周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展现了中国式建造力量,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相信深中通道将继续发挥其交通开路先锋作用,助力大湾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向着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大步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