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50节车厢满载1000多吨板材的45888次列车,从武汉局集团吴家山站缓缓驶出。这趟列车经铁路抵达滠口站后,集装箱将直接转运至阳逻港,搭乘货轮驶向江苏太仓。
以往铁水联运,企业要反复对接铁路、港口等多个部门,光是单据转换就令人头疼,多次委托、重复结算的问题更是常事。如今有了“一单制”,货主只需在铁路95306平台提交申请,就能实现全程运输“一站式”办理。这看似简单的流程优化,却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全程运输时间直接缩短5天以上。记得去年有企业抱怨,一批货物从武汉到太仓,光在中转环节就耽搁了近一周,如今这样的烦恼一去不复返。
这趟列车开行的背后,是武汉局集团与湖北港口集团等多家单位的通力协作。过去铁路、水运各自为战,信息不互通、标准不统一,造成资源浪费。现在通过“一单制”,不同运输主体打破壁垒,实现无缝衔接。就拿这次运输的板材来说,这些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通过中欧班列(武汉)运抵后,又经“一单制”快速转往沿海。这种跨区域、跨方式的深度融合,不仅让内陆城市与沿海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像一条“黄金纽带”,串联起产业链上下游,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活力。
过去铁水联运衔接不畅,货物积压、损耗时有发生,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一单制”实施后,不仅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还解决了信息共享不足、安全保障缺失等难题。以这次运输的板材企业为例,初步估算,采用“一单制”后,单趟运输成本降低了15%以上。成本降下去,效率提上来,企业的市场话语权自然增强。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更为整个物流行业探索出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子。
武汉局首趟整列铁水联运“一单制”列车的顺利开行,是铁路人在物流创新道路上交出的一份亮眼答卷。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坚信铁路人会继续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不断探索物流运输新模式,为畅通经济循环、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