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18时05分,T8701次列车从南宁站驶向越南河内,这标志着时隔五年,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恢复开行。列车夕发朝至的运行模式能节省旅客住宿成本,对跨境旅游和经商出行具有吸引力。(5月27日新华网) 

当T8701次列车的汽笛声划破南宁站的暮色,中越国际联运旅客列车在暌违五年后重新驶入历史的轨道。这列承载着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使命的跨国列车,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生动注脚,更见证着“国门铁路”警察以专业与温情构筑的跨境平安防线。在钢轨延伸的每一寸土地上,藏蓝身影用智慧与汗水,将安全与便利编织成跨越国界的纽带。

在凭祥铁路口岸的联检大厅,智能验证台与生物信息采集终端构成了第一道安全屏障。旅客手持护照“打卡”而过的瞬间,系统已完成身份核验与风险排查,通关时间从人工时代的20分钟压缩至不足1分钟。这种“无感通关”的背后,是磨憨边检站等口岸单位引入的鹰眼全景监控系统与5T车底检查仪,它们如同永不闭合的眼睛,实时捕捉列车底部的细微异常。更值得关注的是,列车乘务组配备的AI翻译设备,让中越旅客的沟通不再受语言隔阂的阻碍,乘警何健林随身携带的漫画安全宣传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传递着跨境出行的安全须知。

这种科技赋能的背后,是铁路警察对现代警务的深刻理解。他们将大数据分析与现场处置相结合,在列车开行前便完成风险评估;通过智能设备的部署,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精准防控”的转变。正如友谊关边检站教导员高亭所言:“我们既要严守国门安全底线,也要让旅客感受到中国移民管理警察的专业温度。”

在南宁站的站台,执勤民警的双语服务岗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不仅提供出入境政策咨询,更贴心准备了中越双语的《跨境旅行指南》,从饮食禁忌到紧急联络方式,事无巨细地为旅客排忧解难。这种服务意识在列车运行中得到延续:乘警们针对国际旅客的特点,提前学习越南民俗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引发误会;在夜间巡查时,他们特别关注旅客的财物安全,用“漫画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传递防盗防骗知识。 

中越铁路警察的协作机制,为跨境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在列车途经的每一个边境站点,双方通过实时数据共享,实现了人员、货物的无缝对接。友谊关边检站与越南同登口岸建立的“联合查验”模式,让旅客在列车上即可完成两国通关手续,真正实现了“一次查验、两国通行”。这种协作不仅体现在日常勤务中,更在应急处置中彰显威力——当列车上发生跨境纠纷时,双方警务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同步介入,快速化解矛盾,避免事件升级。

随着中越跨境标准轨铁路建设的推进,国门铁路的未来充满期待。当南宁至凭祥高铁在2025年底通车,跨境旅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铁路警察的服务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可以预见,智能安检设备的普及、多语种服务的深化、跨境协作的升级,将成为未来工作的重点。正如越南国家铁路公司副总经理阮正南所言:“我们希望这趟列车成为两国人民交流的首眩”

在这个意义上,国门铁路警察的工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治安维护。他们是跨境安全的守护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区域合作的见证者。当列车穿越1122号界碑,钢轨两侧的警徽交相辉映,这不仅是对旅客平安的承诺,更是中越两国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中,他们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平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