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4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3.6%,日均装车量突破18万车大关,这两个关键指标的逆势上扬,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大抗压性。在煤炭、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持续高位运行的背景下,铁路部门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挖掘通道潜能,实现日均装车量同比净增8000车,相当于每天多运送48万吨物资。这种“以运保供”的硬核实力,不仅保障了东北地区供暖季煤炭供应,更支撑起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的原料需求,成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铁路货运网络的持续加密,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空间格局。浩吉铁路年运量突破1亿吨,将陕北煤炭高效输送至湘鄂赣;中老铁路开通跨境货物列车3000列,云南磨憨口岸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21.9%;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量同比增长29%,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国前十。这些通道的贯通,使内蒙古的氧化铝直达广西铝产业基地,重庆的笔记本电脑48小时运抵越南河内,形成“北煤南运”“西货东出”“外货内销”的立体循环体系,让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
铁路货运的“智慧转身”正在释放倍增效应。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客户从提报需求到支付运费全程“指尖操作”;智能调度系统使列车平均旅行时间压缩1.2天,货车周转效率提升8%;集装箱多式联运电子运单覆盖率达98%,减少企业单据处理时间70%。在天津港,铁路与港口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车船直缺,货物装卸效率提升40%;在郑州国际陆港,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与铁路编组站无缝衔接,单列作业时间缩短至2小时。这些创新让铁路货运从“体力活”变身“技术活”。
铁路货运的“大动脉”里流淌着民生温度。新疆番茄酱通过班列直通中亚市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15%;东北粮食专列让“北粮南运”周期缩短30%,保障南方省份粮价稳定;中欧班列进口商品保税店开进二三线城市,让普通消费者买到欧洲牛奶、德国厨具。在春耕时节,铁路部门开辟农资运输“绿色通道”,日均装运化肥1.2万车;在寒潮来袭时,电煤专列以日均80万吨的运量保障28个省级电网用电需求。这种“民生优先”的运输理念,让钢铁巨龙有了温暖底色。
从数据增长到通道拓展,从智慧升级到民生保障,铁路货运正以“硬核”实力诠释着“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当18万节车厢昼夜不息地穿梭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运送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信心与底气。这条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钢铁动脉,正以稳健的步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双循环的壮阔征程中镌刻下属于铁路的时代印记。(彭雅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