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上,哈铁集团非运输单位以“智能装备”“绿色技术”“数字服务”三大板块构建的“哈铁智造”矩阵,成为展会焦点。从自主研发的“北斗+5G”列车定位系统到零下50℃极寒环境专用道岔,从智能巡检机器人到光伏储能一体化供电装置,百余项创新成果集中展现铁路系统“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其中,可实时监测钢轨疲劳度的“智能探伤车”将检测效率提升4倍,已在滨洲线、滨绥线等干线应用,年减少人工巡检成本超2000万元。这些“国之重器”的集中亮相,标志着中国铁路正从传统运输服务商向科技型产业集团转型。

“哈铁智造”的技术突破,正在重塑东北交通网络格局。在牡佳高铁建设中,哈铁科研团队研发的“冻土路基智能温控系统”,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将路基冻胀率降低85%,使高铁首次穿越高寒永冻土区;在同江中俄铁路大桥,自主研发的“智能轨距自适应转向架”实现中俄两国轨距无缝切换,年货运能力提升至2100万吨。这些技术突破不仅让“高铁穿林海、跨境越江河”成为现实,更带动沿线产业升级——齐齐哈尔装备制造基地因高铁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佳木斯粮食外运成本因铁路运能提升下降18%。铁路基建的“硬核支撑”,正在将区位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哈铁智造的溢出效应已超越铁路行业边界。在哈尔滨新区,铁路信号控制系统技术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使地铁信号故障率下降90%;在齐齐哈尔,重载货车轴承制造技术转化为风电设备关键部件,带动当地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在佳木斯,极寒环境供电技术应用于边境口岸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这种“技术外溢”正在形成“铁路研发-区域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2024年黑龙江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7%,其中铁路技术转化贡献率达43%。铁路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正在东北大地催生新质生产力。

“哈铁智造”正以绿色技术定义未来铁路。在展会现场,氢能源调车机车、光伏供电信号楼、碳纤维复合材料轨枕等展品,勾勒出低碳铁路图景:哈尔滨局集团已建成全球首个极寒地区光伏供电车站,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自主研发的“智能能源管控系统”使车站能耗降低35%,相关技术被纳入《国家绿色交通发展指南》。这种“科技向绿”的转型,不仅助力中国铁路实现“双碳”目标,更通过技术输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绿色升级——中老铁路采用哈铁技术建设的智能照明系统,使万象站能耗下降40%。

从哈洽会的展台到东北振兴的现场,从高寒铁路的技术突破到绿色智慧的全球输出,“哈铁智造”正以创新为笔,书写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当智能装备穿梭于白山黑水,当绿色技术点亮亚欧大陆桥,铁路科技创新不仅重构着交通网络与产业格局,更以“国之重器”的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这条穿越时空的钢铁动脉,正以科技之力,驶向更加智慧、绿色、开放的未来。(彭雅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