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4月,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2.99亿吨,同比增长3.6%,日均装车量达18万车,同比增长4.7%。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铁路货运的强劲韧性,更折射出中国在畅通经济循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的战略定力与行动力。

重点物资保供,筑牢经济运行的“压舱石”。铁路货运的核心使命是为国计民生提供基础支撑。数据显示,1至4月,国家铁路煤炭发送量达6.72亿吨,其中电煤4.64亿吨,占总量近七成,有力保障了全国电厂存煤需求。矿建材料与冶炼物资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9.3%和10.7%,凸显铁路对基建投资与工业生产的托底作用。通过大秦、浩吉等干线“绿色通道”的运力倾斜,铁路部门以精准调度确保了能源与工业原料的高效运输,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动能。

服务模式创新,从“运货”到“优链”的转型突破。铁路货运正从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服务升级。4月份新签订的114个物流总包合同,运量达2.16亿吨,同比增幅高达159%和350%,标志着“公转铁”政策加速落地。与航运企业合作开发的119个多式联运“一单制”产品,推动铁水联运集装箱发送量增至538.1万标箱,同比增长19.1%,显著降低了企业全程物流成本。此外,铁路物流金融服务的拓展(累计授信195亿元),通过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形成“物流+金融”的生态闭环,为产业链协同提供新范式。

国际通道扩容,畅通双循环的“钢铁纽带”。跨境运输的稳定增长,成为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保障。中亚班列累计开行4725列,同比增长21%;中老铁路跨境货物发送量达197.6万吨,增幅7.6%。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扩容,不仅保障了机电产品、日用品等货物的跨境流通,更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铁路运输的高效性,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的韧性,为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提供硬支撑。

12.99亿吨的货运成绩单,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微观注脚。从能源保供到国际通道,从服务创新到生态优化,铁路货运正以系统性变革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未来,随着铁路现代物流体系的完善,这条“钢铁动脉”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劲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