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松嫩平原上,一列绿皮火车穿越春意盎然的田野,26年如一日地奔驰在乡间大地上。这列由哈尔滨局开行的“插秧专列”,不仅承载着农民兄弟对丰收的期盼,也成为了春耕时节最动人的风景线。每年春季,随着农忙季节的到来,“插秧专列”准时发车,将成千上万的务工农民送往稻田集中地区,为农业生产注入强劲动力。它用不变的速度与温度,诠释了铁路服务民生的初心。

“插秧专列”的诞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铁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春耕用工紧张等现实问题,铁路部门主动作为,因地制宜推出专门运输方案,精准对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需求。这种“按需定制”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客运班次安排的局限,真正实现了从“旅客满意不满意”向“群众需要不需要”的转变,展现了交通强国背景下铁路系统的责任担当。

“插秧专列”不仅是一趟交通工具,更是一条连接希望与未来的致富之路。它让农民能够及时赶赴田间地头,确保不误农时;也让外出务工人员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带动家庭增收致富。随着全国多地陆续借鉴推广类似做法,诸如“采棉专列”“果农专线”“秋收直通车”等特色服务不断涌现,形成了以铁路为纽带的农业服务网络。这些举措正逐步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人才流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在“插秧专列”上,服务不只是准点发车与安全送达,更有贴心的人文关怀。车厢里设有便民药箱、提供热水供应、设置农民工专用座席,甚至安排了临时休息区,方便长途劳作的农民短暂休整。乘务员还会主动帮助携带农具的旅客搬运行李,讲解沿途信息,营造出浓厚的家的氛围。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服务改进,汇聚成了铁路系统服务三农、情系百姓的温暖底色。

“插秧专列”虽然没有高铁的速度与豪华,却有着最朴实的温度与最深沉的力量。它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慢火车”继续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载着亿万农民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蒋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