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蒙两国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的建设开工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举行。(5月14日新华网)

在中蒙边境的戈壁滩上,机械轰鸣唤醒了沉睡的黄沙。5月14日,随着甘其毛都至嘎顺苏海图铁路破土动工,一条承载着两国人民期待的钢铁纽带正式铺展在草原与荒漠之间。这条全长仅8公里的跨境铁路,不仅是中蒙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里程碑,更是两国跨越七十年风雨、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生动写照。

1956年,当第一缕蒸汽从二连浩特驶向扎门乌德,中蒙铁路的钢轨便深深嵌入了两国友好往来的年轮。七十年后的今天,第二条跨境铁路在甘其毛都口岸破土动工,恰似一部续写的史诗,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奏响新的乐章。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亲临现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率团出席,这样的高规格仪式背后,是两国对深化合作的坚定决心。从“草原之路”到“一带一路”,从单一的铁路运输到立体化的互联互通,中蒙合作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这条铁路的诞生,堪称中蒙经济互补性的完美诠释。蒙古国南戈壁省的煤炭储量占其全国总量的80%,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对优质煤炭的需求持续旺盛。此前,4000多万吨的年煤炭贸易量受制于公路运输的低效,如今这条设计年运力3000万吨的铁路,将彻底打通能源运输的“任督二脉”。更值得期待的是,铁路沿线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塔本陶勒盖煤矿等世界级资源产区,将通过这条钢铁动脉与中国市场紧密相连,蒙古国的资源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而中国的产业升级也将获得更稳定的原材料支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联结,正是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石。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大叙事中,中蒙铁路的建设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更是亚欧大陆桥的关键一环。当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实现无缝对接,一条从中国华北直通俄罗斯远东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将初具雏形。这种互联互通带来的不仅是物流成本的降低,更是贸易规则的协同、产业园区的联动、人文交流的深化。正如蒙古国总理所言,这条铁路将“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提供便利”,而这种便利,终将转化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澎湃动力。

在开工仪式现场,中国铁建大桥局的建设者们面对戈壁风沙展现出的专业与坚韧,恰似中蒙合作精神的缩影。从项目谈判到破土动工仅用三个月时间,从宽准双轨设计到智能化通关系统,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高效与创新。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国在铁路建设中秉持的“统一设计、各自建设、一次联通”原则,为国际基础设施合作提供了新范式。这种基于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跨境项目常见的协调难题,更在实践中培育了互信与默契。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中蒙第二条跨境铁路的建设,既是对七十年友好合作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郑重承诺。当列车的汽笛声再次响彻草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煤炭的流动,更是文明互鉴的浪潮、共同发展的愿景。这条铁路所承载的,是中蒙两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壮美诗篇。在这条跨越七十年的钢铁纽带上,中蒙正携手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而世界也将从中看到和平发展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