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 150.8 万吨、货值 41.9 亿元,同比分别

增长 9.2%、17.5%;经中老铁路进出境旅客达 8 万人次,同比增长 36.8%。(央广

网 4 月 12 日)

一季度,中老铁路客货“双旺”数据,诠释了“钢铁驼队”的硬核实力。货

运量同比增长 9.2%,货值增速更达 17.5%,高附加值商品占比的显著提升。这条

“黄金动脉”不仅让中国机电设备、光伏组件高效输往东南亚,更让老挝铁矿石、

泰国榴莲通过冷链专列 48 小时直抵国内市场,运输成本降低 30%,时效提升 50%。

跨境物流的提质增效,直接推动了“昆明-万象经济走廊”的成型,带动老挝铁

矿石出口量激增、泰国对华水果供应量翻倍,区域产业链协同效应加速释放。

一季度 8 万人次进出境旅客、36.8%的同比增幅,折射出这条铁路的温度—

—它不仅是货物的通道,更是人文交流的纽带。东盟国家免签政策与“四方联检”

模式,助推通关时间缩短至 50 分钟,激活跨境旅游,泰国赴华游客订单增长 2.5

倍,西双版纳站外籍旅客接待量同比激增 2.1 倍。列车上的三语广播、跨境支付

终端、血压监测设备,将服务细化为“一小时跨国生活圈”,让探亲、商贸、旅

游需求无缝衔接,让冰冷的钢轨也能传递文明的温度。

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它覆盖 112 个国家和地区,跨境货物占比达

36.8%,成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智能检测系统实现 1825 公里线路轨

道、接触网 24 小时“健康监测”;“澜湄快线”班列、中老泰多式联运规则成东

盟跨境物流标准模板;跨境生态保护区共建、安全联防机制覆盖 19 国,实现铁路

与雨林共生。这些实践催生“铁路+”裂变效应:老挝旅游收入增长 15%,中国

对东盟投资新增 32 个项目,区域贸易成本降低 18%。

当跨境物流成本下降与人文交融升温同频共振,“钢铁动脉”便成为区域协

同发展的催化剂。这条铁路已不仅是钢铁轨道,更是一条合作共赢双向奔赴的钢

铁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