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党组织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引领与保障作用。而人才,无疑是推动工程项

目成功的核心要素。为了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与

创造力,工程项目党组织需精心打造对标“赛马潮、

用好考核“指挥棒”、树起选任“风向标”,让想干事、

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在项目中脱颖而出,形成人才

辈出、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

打造对标“赛马潮,磨炼想干事的干部

工程项目如同一场激烈的马拉松赛事,需要干部

们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持续奋进的动力。党组织打

造的对标“赛马潮,就是为想干事的干部提供一个

公平竞争、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这里,每一个项目节

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赛道”上的关键赛段。

想干事的干部们怀揣着对工作的热忱与抱负,积

极投身其中。他们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在面对

复杂的施工环境、棘手的技术难题时,毫不退缩。例

如,在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施工中,

为了攻克一项关键的施工技术难关,16 标项目总工程

师李文庆、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部长牛浩、技术员谢

承稳等几位年轻干部主动组成技术攻坚小组。他们日

夜扎根施工现场,查阅大量资料,反复进行试验。在

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不断优化方

案。通过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不仅成功解决了

技术难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极大

提升。在对标“赛马潮上,干部们在磨炼中成长,

逐渐成为工程项目中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干事热情也

在一次次挑战中被点燃得更加炽热。

用好考核“指挥棒”,识别能干事的干部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犹如精准的“指挥棒”,能

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能干事的干部。工程项目党组织

应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体系,从工作业

绩、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干

部进行综合评估。

在考核工作业绩时,不仅要看项目是否按时完成,

更要关注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成本控制是否合理。对

于那些在工作中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

优化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的干部,

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团队协作方面,注重考察干部在

跨部门合作中的表现,能否有效地沟通协调各方资源,

解决矛盾冲突。通过定期的考核评估,能干事的干部

得以崭露头角。例如,在中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

线的季度考核中,一位负责现场管理的干部,因其出

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使得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各施工

环节紧密衔接,工程进度远超预期,在考核中脱颖而

出。这种考核机制让能干事的干部得到应有的认可,

也激励着其他干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向优秀

者看齐。

树起选任“风向标”,使用干成事的干部

选任干部是工程项目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而

树起正确的选任“风向标”,将干成事的干部放到关

键岗位上,对于项目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干成

事的干部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强

烈的责任心,他们是项目成功的有力推动者。

党组织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以干部的实际工作

成果为重要依据。对于那些在多个项目中都能出色完

成任务,带领团队取得显著成绩的干部,要委以重任。

比如,在中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 18 标项目中,

常务副经理张标始终保持高度的敬业精神,带领团队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功打造了多个优质工程。

基于他的突出表现,党组织将其推荐提拔为另一个项

目党支部书记,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与责任。这一举措

不仅是对干成事干部的认可与激励,也向全体干部传

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只要努力干成事,就会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这种选任导向能够激发干部们的工作积极

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

努力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党支部

在实践中认识到,工程项目党组织通过打造对标“赛

马潮、用好考核“指挥棒”、树起选任“风向标”,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识别与任用机制。在这

套机制的激励下,想干事的干部有机会磨炼成长,能

干事的干部得以崭露头角,干成事的干部受到重用提

拔。如此,工程项目必将汇聚起强大的人才力量,在

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创造出更多辉煌业绩。

(林赤喜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