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4 月 4 日至 6 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

量预计达 7.9 亿人次,日均 2.64 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

7.1%。这一数据背后,铁路系统以日均超千万的运力投放、

智慧化服务升级和区域协同保障,成为支撑“流动中国”的坚

实脊梁。

面对清明假期探亲、祭祖、旅游三重客流叠加,铁路部

门以“一日一图”动态调整策略,通过列车重联、加开高峰线

及临客等方式,日均增开旅客列车超千列。以长三角铁路为

例,5 天运输期间增开旅客列车 918 列,组织动车组重联 2119

列,日均发送旅客超 360 万人次,创历年新高。这种“以需定

供”的运力配置,既保障了北京至天津、保定,上海至南京、

杭州等核心区段的运输效率,又通过夜间高铁、定制专列等

形式,满足了济南、长沙、西安等热门方向的长途出行需求。

铁路系统在清明假期展现的服务升级,远不止于“车票易

购、候车便捷”。北京西站设置敬老“慢”窗口,上海南站打造

“老年友好型车站”,南京、杭州等站招募志愿者保障大客流,

这些细节折射出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更值得关注的是,长

三角铁路推出的“高铁+文旅”联票、广铁集团的“一票畅游多

地”计次票等创新产品,将运输服务延伸至旅游消费场景。例

如,长沙南站开行的“夕发朝至”高铁动卧旅游专列,让旅客

在列车上即可体验“快旅慢游”的新理念,这种服务内核的深

度挖掘,使铁路从单纯的位移提供者转型为综合出行服务

商。

清明假期返程高峰的平稳落幕,离不开铁路与城市交通

系统的无缝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部门延长运营时

间,公交系统加密班次,出租车实时调度保障夜间到达旅客

疏散,这种“路地联动”机制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尤为成

熟。例如,广州南站与公交、地铁部门协调,在夜间高铁集

中到达时段通宵加开公交车次,确保旅客“最后一公里”畅通。

这种协同不仅提升了出行效率,更彰显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体

系化优势。

大数据分析、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成

为铁路应对清明客流高峰的“隐形引擎”。长三角铁路通过

12306 候补购票数据动态调整运力配置,西安铁路局利用智

能判图系统加强安检查危,广铁集团新投入的“智能调度 PDA

系统”实现列车运行数据秒级更新。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

运营效率,更通过数字化服务生态构建,让旅客从购票、进

站到乘车的全流程体验更加便捷、可预期。

清明假期的 7.9 亿人次流动,既是经济社会活力的直观

体现,也是铁路系统改革成效的生动注脚。从运力扩容到服

务升级,从区域联动到科技赋能,铁路部门正以更高质量的

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期待。当“流动的中国”画

卷徐徐展开,铁路系统始终是那支最稳健的画笔。(蔡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