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津冀首趟银发旅游专列载着 452 名旅客穿越花海,

一组亮眼的数据勾勒出文旅复苏的轨迹:从 2020 年到 2025

年,京津冀地区累计开行旅游列车 105 列,足迹覆盖百余个

城市,接待旅客超 4 万人次。这列穿越春天的班列,不仅承

载着旅客对诗与远方的向往,更成为区域文旅协同发展的生

动注脚。随着"丹凤"康养专列、"京藏号"旅游列车相继登场,

京津冀正以"铁轨+风景"的新公式,解锁文旅融合的新密码。

12 天的旅程串联起庐山云雾、婺源油菜花、肇庆星湖涟

漪,这列"移动观景台"打破了传统旅游的空间界限。京津冀

游客从天津站出发,经停河北霸州、衡水,南下江西、湖南、

广东,在 5 个 5A 级景区与 6 个 4A 级景区间架起文旅走廊。

这种"一线多景"的设计,既满足了银发族慢旅行的需求,也

为上班族提供了"拼假出游"的新方案。更深远的是,它让京

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资源形成互补,构建起"北景南韵

"的黄金旅游带。

针对老年游客占比超 70%的特点,专列推出"健康随行"

服务:少盐少糖的定制餐食、随车医护人员的急救保障、全

程陪同的导游服务,让"银发旅行团"变身"康养度假营"。车

厢内配备的无障碍设施、防滑扶手,以及针对慢性病的健康

讲座,让适老化服务从概念变为可触摸的体验。这种服务创

新不仅提升了旅行舒适度,更催生出"银发友好型"旅游新业

态,为文旅市场打开新增长空间。

京津冀旅游专列的开行,是"轨道上的京津冀"战略的生

动实践。它串联起天津的港口资源、河北的文化遗产、北京

的科技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贸网络形成对接。这种"

铁轨外交"不仅促进了文旅资源共享,更推动了交通、餐饮、

住宿等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当游客在庐山脚下品尝到保定驴

肉火烧,在肇庆七星岩前购买到天津泥人张,区域协同发展

的红利已然显现。

当春风号旅游专列驶向远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风景的

流动,更是发展范式的革新。京津冀正以文旅融合为笔,在

铁轨上书写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这列穿越春天的班列,不

仅唤醒了人们对旅行的渴望,更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了

强劲动能。(吴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