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获悉,3月16日至4月28日,青藏集团公司在兰青铁路青海段开展集中修施工作业。这是兰青铁路青海段建成以来第一次大规模成段更换钢轨。(3月17日新华网)

在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兰青铁路青海段正上演着一场新时代的“天路升级”。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以“绣花功夫”雕琢这条连接内地与边疆的钢铁动脉,用科技赋能与责任担当书写着交通强国的新篇章。

一、以科技创新攻克高原铁路养护难题

面对兰青铁路穿越黄河谷地与湟水流域的复杂地质条件,施工团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自主研发的HGCZ-2000型快速换轨车如同银色巨龙,在钢轨上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精准作业,其搭载的北斗定位系统与AI视觉检测技术,确保毫米级的施工精度。机械化协同作业体系中,49台大型设备如精密钟表般高效运转,道岔捣固车以0.1毫米的误差控制重塑道床结构,焊轨车的激光焊接技术让钢轨接头实现“无缝衔接”。这些科技创新不仅刷新了高原铁路施工纪录,更标志着中国铁路养护技术迈入智能化新时代。

二、以精细管理守护运输安全生命线 

施工组织堪称现代工程管理的典范。40个夜间“天窗”时段的科学统筹,如同精密编排的交响乐,每个施工单元在90分钟内完成从封锁线路到恢复通车的全流程。西宁工务段创新采用“三维可视化施工沙盘”,将115.956公里线路划分为237个作业网格,通过BIM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安全管控方面,引入“北斗+5G”人员定位系统,实现2000余名施工人员动态追踪,配合智能安全帽的疲劳监测功能,构建起全方位安全防护网。这种“绣花式”的管理智慧,让百年铁路焕发新生机。

三、以民生情怀铺就民族团结幸福路 

这条钢铁动脉承载着边疆人民的幸福期待。施工期间,铁路部门与地方政府建立“路地融合”协调机制,优先保障春耕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日均开行农资专列12列。线路升级后,西宁至兰州动车组运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50分,为青海打造“兰西城市群”注入强劲动力。更令人感动的是,施工团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沿线6个村落开展“铁路安全知识进牧区”活动,培训农牧民安全监督员300余人,将安全理念深植高原大地。

四、以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这场施工堪称绿色工程的教科书。道床清筛产生的12万立方米弃碴,通过“三废资源化”处理技术,85%转化为建筑骨料;施工机械全部采用国六排放标准,配备尾气净化装置;线路两侧新增20公里生态防护带,选用耐寒抗旱的沙棘、柠条等本地物种。这种“施工与生态共生”的理念,让钢铁动脉与绿水青山和谐共处,为高原铁路建设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此次集中修工程不仅是对铁路设施的物理升级,更是对中国铁路精神的生动诠释。从研发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的彻夜攻关,到施工人员在零下10℃坚守岗位的执着,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新时代铁路人的使命担当。当列车再次驶过湟水河谷,钢轨与车轮的和鸣将奏响民族团结的乐章,这条钢铁动脉正承载着高原人民的梦想,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