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雄城际铁路建设工地,总工程师王洪雨将

2024 年的施工日志郑重封存,在 2025 年首日的晨会

上说:"昨天的成绩单会成为今天的起跑线,我们要像

盾构机一样,永远朝着新的掘进方向前进。"这掷地有

声的宣言,折射出新时代工程建设者的精神品格——

既有破茧成蝶的勇气,更有永不停歇的追求。在"十四

五"规划深化实施的关键之年,工程建设者们正以归零

心态重启征程,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

奋斗史诗。

一、归零心态:打破路径依赖的认知革命

工程建设领域的"归零"不是简单的清零,而是认

知体系的重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团队在完成沉管

隧道后,主动拆解原有的技术流程,建立起智能建造

标准体系。这种"推倒重来"的勇气,使他们在深中通

道建设中创造了单日沉管安装世界纪录。正如管理学

家彼得·德鲁克所言:"企业最大的敌人,往往是昨天

的成功经验。"

数字化转型要求工程管理者具备"空杯心态"。在

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团队摒弃传统 CAD 设

计思维,全面采用 BIM+GIS 技术,实现了地下管廊与

地上建筑的全息协同。这种认知革命使工程规划效率

提升 40%,印证了物理学家普朗克的观点:"科学的进

步,往往是一代新人对旧有范式的突破。"

二、智慧赋能:开启创新驱动的第二曲线

新时代工程建设需要"最强大脑"与"钢铁意志"的

结合。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中,工程师团队研

发的"智能建造操作系统",通过 5G+AI 技术实现了施

工进度的动态优化。这种智慧工地模式使项目提前 8

个月封顶,创造了超高层建筑新纪录。正如达芬奇所

说:"所有障碍都在锤炼思想。"

绿色工程建设呼唤创新思维的突破。在敦煌文保

工程中,科研团队研发的"纳米级岩体修复技术",使

莫高窟壁画的褪色速度降低 90%。这种将现代科技与

文物保护相结合的创新实践,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保护创新奖"。它启示我们:真正的创新,

在于解决人类文明传承中的永恒课题。

三、奋斗精神:在平凡中铸就伟大丰碑

工程建设者的奋斗往往体现在细节之中。川藏

铁路二郎山隧道施工现场,测量员李建军在 40℃的高

温中连续作业 12 小时,用脚步丈量出毫米级精度的

隧道轴线。这种"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使工程误差率控制在 0.5 毫米以内,创造了高原隧道

建设奇迹。

新时代奋斗需要"自找苦吃"的担当。在海拔

5000 米的青藏铁路唐古拉段,年轻工程师们组建"冻

土攻坚突击队",在-40℃的极寒中开展原位测试。他

们研发的"智能温控路基系统",使铁路运营 15 年来沉

降量始终控制在 3 厘米以内。这种挑战极限的勇气,

正是中国工程人精神谱系的生动注脚。

四、众志成城:构建命运与共的协作生态

现代工程建设需要"大兵团作战"的协同智慧。在

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中,40 万建设者、200 多家参建单

位构建起"矩阵式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协同平台实

现了 1000 多个子系统的无缝对接。这种"众人拾柴"

的协作模式,创造了全球首个"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建

设奇迹。

工程领域的协作需要打破"部门墙"的勇气。在卡

塔尔世界杯卢塞尔体育场建设中,中国团队与 12 国

工程师建立"技术联合国"机制,每周举办"创意马拉松

"。这种跨文化协作使项目获得"全球最佳体育设施奖",

印证了《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古老智慧。

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五周年之际,建设者们在人工

岛上种下象征新生的凤凰木。这棵扎根伶仃洋的树苗,

正与新时代的工程建设者们共同成长。当我们回望京

雄城际的智能高铁、仰望大兴机场的"凤凰展翅",看

到的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奇观,更是中国工程人永不

停歇的奋斗足迹。

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归零心态拥抱变革,用

智慧创新引领未来,靠奋斗精神铸就丰碑,与时代同

行,与梦想齐飞。这既是工程建设者的使命担当,更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最动人的注脚。正如法国

作家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

的人。"而中国工程人,正在用思想与汗水书写着属于

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林赤喜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