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绿野,犁铧破新泥。随着广袤田野进入春耕备耕
黄金时节,全国铁路系统以“保运输就是保粮安”的政治担
当,开启农资运输“加速度”。一列列满载希望的“春耕专
列”纵横驰骋,在 14.6 万公里铁道线上奏响“人勤春早”
的奋进乐章,为端稳“中国饭碗”注入强劲动力。
铁路,以其独有的大运能、长距离、全天候运输特性,
成为春耕物资运输的中流砥柱。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积极与地
方政府、农业部门紧密沟通协调,深入了解春耕备耕物资的
种类、数量、流向以及运输需求时间等信息,以此为依据制
定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对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等重
点物资,开辟“绿色通道”,合理调整列车编组,增加货物
运输列车的开行对数,提高运输效率,避免出现物资积压或
延误的情况,确保这些物资能够快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例如,长三角铁路单次运输春耕物资便可达 2070 车、货重
近 13 万吨,重庆铁路累计发送化肥等物资 247.6 万吨。这
种规模化运输能力,确保了农资从产区到田间的快速流转,
破解了“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让春耕物资从“站台”到“地
头”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相较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
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通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铁路运输
的市场份额,有效减少了公路运输的压力,降低了能源消耗
和尾气排放,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铁路部门不仅注重运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还致力于提
升服务质量,为春耕备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通过积极与物
流企业合作,开展门到门运输服务,将春耕物资直接送到田
间地头,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例如:开发“农
资运输需求大数据平台”,对接农业农村部数据库,实现 28
个省份种粮大户、合作社的个性化配送;在西南地区试点“恒
温运输车厢”,确保杂交稻种活力;针对西北干旱区,开行
“移动配肥专列”,实现测土配方与铁路运输无缝衔接;在
洞庭湖平原,“高铁快递”让隆平高科新品种 24 小时直达
育秧基地,较传统运输缩短 3 天育苗周期。铁路部门在春耕
备耕工作中更兼顾成本效益,通过政策倾斜与运价优惠,将
实实在在的利益惠及广大农民,让春耕成本得以降低,农业
生产活力倍增。例如:对脱贫地区执行运价优惠 30%,开通
95306“助农服务热线”,最大可能为农户节省物流成本。
这些举措,是铁路部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
实践。
沃野千里的春耕图景里,钢铁长龙纵横驰骋的身影格外
醒目。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强力支撑,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
的深情诠释。从白山黑水到岭南大地,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
原,数万名铁路职工以“铁肩担粮安”的使命情怀,将希望
的种子播撒在春天的大地,铺展开一幅幅生机勃勃、和谐共
生的美好画卷。当一列列“春耕专列”鸣笛启程,我们看到
的不仅是物流动脉的高效运转,更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他们以使命为舵,
以创新为帆,不断书写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
章,为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铁路力量。这份写在田野上
的铁路答卷,正成为端牢中国饭碗的坚实保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