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单位的发展历程中,以及领导干部的履职

过程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如影随形,那就是“装样子”。

这种看似不起眼却危害极大的行为,正悄悄地侵蚀着

企业的健康肌体,损害着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若不加以重视和整治,将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装样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日常工作中,

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的会议,会议室布置

得富丽堂皇,参会人员众多,但会议内容却空洞无物,

只是为了走个过场,显示出对某件事的重视,而会后

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推进措施。在项目视察中,一些

领导只是走马观花,在提前安排好的路线上象征性地

看看,听取精心准备的虚假汇报,对于项目真正存在

的问题却一无所知。这便是好多事在装样子中失真变

味,原本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而召开的会议、开

展的视察,最后沦为毫无意义的表演。

对于领导干部个人而言,“装样子”会让他们在

虚假的表象中迷失自我。有的领导干部看似每天忙忙

碌碌,穿梭于各种活动之间,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投入

精力去处理核心业务。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在上级眼中

的形象和政绩,而非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切实利

益。长此以往,这些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就会荒腔走板,

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判断能力。他们不再以企业的实际

需求为出发点,而是以虚假的形式来迎合某种评价标

准,从而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影响企业的稳定和

发展。

从企业形象的角度来看,“装样子”带来的损害

是毁灭性的。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形象是通过

无数次的经营活动、与客户的交互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履行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然而,当内部充斥着“装样

子”的行为时,企业的真实面貌就会被掩盖。对外,

客户可能会因为企业虚假的宣传和表现而对其失去

信任,合作伙伴也会对企业的能力和信誉产生怀疑。

对内,员工会对这种虚假的工作氛围感到失望和不满,

优秀的人才可能会因此流失,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向

心力会急剧下降。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和避免这种“装样子”的现

象呢?首先,企业单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不能仅仅关注表面的成果和形式,而要深入

到工作的实质内容。例如,对于项目的评估,不能只

看报告写得有多漂亮、现场布置得有多整洁,而要考

察项目是否真正解决了市场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领导干部的考核,要综合

员工评价、业务成果、长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情况等多

方面因素,而不是仅仅依据几场漂亮的活动或者华丽

的报告。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企业内部的监察部门要

充分发挥作用,对工作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可以通过

不定期的抽查、匿名举报等方式,及时发现那些“装

样子”的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形成一种强

大的威慑力,让领导干部和员工不敢轻易触碰这条红

线。同时,也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监督,让他们认识

到这种虚假行为对企业和自身的危害,形成一种全员

参与、共同抵制“装样子”的良好氛围。

再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个积极向上、

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装样子”的

思想根源。企业要倡导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

风,通过宣传优秀员工的真实案例、开展企业文化培

训等方式,让这种价值观深入人心。领导干部更要以

身作则,带头践行这种文化,成为员工的榜样。当企

业上下都以真实、务实为追求时,“装样子”自然就

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单位和领导

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装样子”的危害,坚决与之划

清界限。只有让工作回归本真,以真实的态度、扎实

的行动去履行职责、发展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尊

重与信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的好形象

得以长久维护和提升。我们不能让“装样子”成为企

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而要让求真务实成为企业前

行的强大动力。

(林赤喜 中国铁建重庆轨道交通 15 号线总承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