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与“碳神”崔宝玲的对话

2023-06-05 21:06:4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江山 常魁星 陈胜 黄晓研

(记者 江山 常魁星 通讯员 陈胜 黄晓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所谓“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中国承诺在 2030 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所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冠以“低碳”前置词的时代、经济、生活、出行、城市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模式、新理念如潮而至,一个关乎“三农”及国家乡村振兴的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问题,被再次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怎样“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而做到早日实现呢?记者采访了被人们称为“碳神”、北京炭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宝玲,请他谈谈对此的看法。

  一走进中关村永丰基地崔宝玲所在新材创业大厦的办公室,可见各项证书、书籍和样品,摆放整洁,琳琅满目。崔宝玲董事长侃侃而谈,随手拿出几盒畅销美(国)、韩(国)超市的“炭宝”牌烧烤炭球和他主编的《低碳科技》杂志与《老三届者说》一书,从座客“四方会谈”到跻身“创新百强”,团队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倍感企业低碳文化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香。我们从他介绍的生动事迹和一席见解中,看到了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有希望!正如中国低碳行动联盟主席兼秘书长张桦对他的评价:“崔宝玲对中国实现经济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有贡献。我认为,这是中国政府的低碳宣言,我们沿着这个路走下去,中国经济是有希望的。我们绝对有能力去和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抗衡,同时我们也可以给 14 亿中国人民交上一份答卷,那就是让我们的蓝天更蓝、让我们的白云更白、让我们的青山绿水,还有让我们的沙漠变成绿洲,让我们的地下资源还能够留下一部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使用,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够有一个发展的空间。中国企业家应该快速形成中国低碳第一方阵,因为中国缺的不是钱,缺的就是像崔宝玲这样有高度、有责任、有境界、有爱心的这种企业家。这个探讨现在真的不多,但是这个理念,却让人非常的由衷的敬佩。我们要呼吁,因为我们看到,低碳目前在中国依然是星星之火。但是我们有信心,这个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燎原之势。那个时候 960 万平方公里才是最最美丽、最最精彩的。”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五十年党龄的崔宝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低碳行动二十七年,执著和追求着“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

  记者:早就听说崔总的大名,而且知道你很忙,谢谢你今天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崔总先介绍一下你的简历吧!

  崔宝玲:我 1952 年 12 月出生于辽宁鞍山,1970 年正值青春年少,便带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军人的崇拜,走进了绿色军营这个大熔炉,成为了一名军人。凭借勤奋和扎实的军事素质,在平凡岗位上逐步得到上级首长的赏识和重用。在 23 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曾先后于 1977 和 1987 两次荣获空一军三等功, 1976 年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空军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专业。在部队以及大学的锤炼和熏陶中,我不仅收获了青春的成熟与丰富的知识,更磨砺出了永不言败的坚韧性格。军营题材的影剧中,我每每被其中的主人公的坚强和执著所感动。1992 年,我以空军团职转业后分配到中共吉林省委党校负责经济开发工作,并在 1997 年选调到国家民政部福利企业总公司任总经理。1998 年,我被派往山西长治,肩负实施与美国道康宁公司合作建设平顺硅电厂这一国家重点扶贫项目。也正是这种机缘,使我的人生从此与煤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攻克“洁净型煤”这一煤炭科技难题的艰辛探索之路。我多年来的体会是,一个人的好的思想、好的信仰,决定了这个人有没有有利于人民,这个价值非常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这其中,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为国家为民族增添一个好的品牌。说着,他很利索地翻开《低碳科技》2011 年第 1 期转载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08]105 号)文件给我们看:文件要求力争到 2015 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作为目标。透过他那双炯炯有神眼光,看得出他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渴求的那份高兴劲。

  如何利用农作物秸秆是篇大文章

  记者:听说你刚开始与煤炭打交道时,还与烧秸秆有所接触,这是怎么回事?

  崔宝玲:是的。我是辽宁鞍山人,从小就跟着大人烧秸秆。2008 年 7 月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要求到 2015 年,我国的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率要超过 百分之八十。可是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想尽办法,付出了代价,然而秸秆的利用率还是停留在原始水平上,形成了每到收获的季节,长江南北,黄河上下,狼烟四起,农民都在大田里烧秸秆,上千万吨的秸秆要烧十几天,浓烟蔽日,既破坏了大气环境,也遮蔽了多条高速公路和空中航线,甚至严重威胁飞行和交通安全,就连医院也因此而人满为患。政府不得不下“禁烧令”。每到这个时节,乡村干部都要分片包干,没日没夜地蹲守田间地头,制止农民烧秸秆。焚烧秸秆是全国的产粮区都存在问题。这就是秸秆产业呼之欲出的巨大的社会需求。秸秆的焚烧问题,已经给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使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机理是——秸秆转化成秸秆燃料球,秸秆燃料球燃烧后转化成秸秆灰,秸秆灰加秸秆炭再加动物粪便和菌种转化成炭基肥,炭基肥滋养了农作物,又转化成粮食和秸秆。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荆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多次的失败,清晰地勾画出秸秆产业化的路径。这是最能够储备最安全的能源,而且能放一万年。自古以来农民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长年累月的劳作,有些地方还非常的贫困,究其原因主要是只靠了粮食而忽略了秸秆。因此明白农民心里的算盘:收完庄稼就地烧秸秆,只要一根火柴,就得到满地的草木灰,为来年丰收养养地。所以,不让农民烧秸秆,就要教给他们利益更多的秸秆处置方式,就要架构惠农的秸秆产业链。在炭宝科技这里,将秸秆深加工,其经济效益要比粮食高得多。所以说,如何利用农作物秸秆是篇大文章,可以做到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