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C919承载着中国的强国之梦一飞冲天。C919首飞意义重大,是中国标准动车组之后又一自主研发,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潜力产品”。正在举国欢庆,为之鼓舞的时刻,似乎有一些吃瓜群众喜欢出来泼冷水,大喷C919只是中国的组装货,毫无“中国心”,国产化水平几乎没有。
笔者所了解的C919航电系统 、飞控系统、空气管理系统、电源系统等系统研制生产单位均出自中航系公司,国外合作公司有美国柯林斯、GE、霍尼韦尔等。机身、机翼绝大部分是国产化,同样出自中航系公司,也就是吃瓜群众所谓的“造了个壳子”,但是要提醒各位吃瓜群众的是,系统集成、超临界机翼等核心技术中国已经掌握在手了。
通过以上例子,笔者认为,吃瓜群众会这样说,无非是在吐槽,为什么“中国制造”不是高比率,甚至完全国产化?这样才算真正的“中国制造”。
再来看看标准动车组,牵引点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两个最核心的部件已实现100%的“中国制造”。但是部分系统和部件还是采取了与国外合作的方式,并与之采购。
这里,我们不妨想想,C919是2008年11月开始研制,2017年5月5日首飞成功。中国标准动车组,自2012年开始研制,2016年8月15日首次载客运行。一个9年,一个4年,就将外国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研发出来产品给解决了。为什么能如此神速?因为中国走自主化道路。
为什么一定纠结高比率,甚至完全国产化?如果C919,标准动车一再追求所谓的高比率或完全国产化,可能还要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研制出来,但是那只会与“欧美日”制造的“产品”在各方面距离越拉越远。那时,我们的C919,标准动车可是能“淘汰品”了,国际上还有市场吗?况且“欧美日”制造也绝对不是高比率或完全国产化,波音787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当前正走产品自主化道路,自主化讲求的是技术主导。换句话来说,只要你主导了技术,想用什么样的部件,组织什么样的产品,完全是由技术主导者说了算。如果要自己生产全部的部件,那显示是不现实的,那需要考虑综合成本、预算、全面的技术等。一些需要花费大量劳力、物力,技术含量不高,本国生产不易,技术含量高但自己生产性价比低的部件,采购是最好的选择。再说,技术的创新日新月异,绝对大部分或完全由自己制造,时间、人力、物力能赶得上吗?何不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分工合作,将生产效率最大化?利用剩下的时间,开发更高端的产品呢?有人会说,万一供应商拒绝供货呢。这大可不必担心,现在中国的各项“大潜力产品”就等打开市场大门,是世界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只要中国愿意,与中国合作的国家还是非常多的,更不愁没有零部件供货商。
另外,采取部分零件与国外公司合作或采购的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还能相互之间得到促进,产业之间相互的升级,更将部分利益转让给合作伙伴,实现双赢。
自主知识产权有这么几个最重要的标准:一是研发团队是哪国的,二是产权归属哪国,三是研发的关键环节是不是由本国的科研人员完成的。只要中国继续坚持做好这三个标准,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会利用比他国家省下的时间和精力,往更多领域突破,彼时,制造强国不是梦,中国崛起不是梦。(李伟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