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4月29日《江西日报》载,南昌市青山湖区上海路街道办事处2.2公里的铁路沿钱,通过3年多的综合整治,如今脱胎换骨。细数个中原委,笔者颇有感慨。

从昔日的“脏乱差”代名词,到今朝的“不一般”明星待遇,虽然仅仅是换了个称谓,但其境界可谓是云泥之别----原来的废品收购站,变身成了综合文化长廊;上千平方米的垃圾场,转化成了居民休憩的街头小游园!透过这篇报道,我们在为该街道办事整治成果欣喜的同时,更应当抚心自问----整治铁路沿线“脏乱差”,这事究竟该谁作为?

放眼今朝,铁路沿线环境的“脏乱差”问题,确实是令人头疼的“历史痼疾”。面对这一难有作为的“真空带”,该由哪个部门主导,又有哪些环节要抓?单凭一句轻飘飘的“综合整治”,恐怕不足以道尽其间的冗繁;这一历来的“老大难”,堪称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举动。而铁路这一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每天有成千上万列车在开行,要想将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彻底,确实是难之又难。因此,在这个“不能不治”与“很难整治”的矛盾交汇点上,相信很多部门都会明智地绕道而行,只图“不出事”,宁可“不作为”!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上海路街道办事处的“明星整治”行为,便显得分外珍贵、分外出彩。

其实,整治铁路沿线环境的“脏乱差”问题,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美事,是扮亮“中国铁路”品牌的睿智举措,更是响应“绿色战略”的具体行动,应当引发社会各界的重视关注。在这方面,上海路街道办事处已经为我们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君不见,在“不一般的2.2公里”铁路沿线上,如果没有《江西日报》记者的关注,便不会引发全社会的思索;如果不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一班人”三年多如一日的持久关注,集中整治便不会如此彻底;如果没有周边居民自发组织的“义务巡逻队”,环境便会不始终常美常新!因此,归根到底来看,整治“脏乱差”,还得靠大家;只有群策群力、共同关注,铁路沿线的环境痼疾才会彻底根除!

由是鉴之,整治铁路沿线“脏乱差”,不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更不是谁谁谁的“份内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公益行动。它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媒体的宣传,更需要群众的参与、长久的保持;只有集体上阵,长久发力,沿线脏乱差的“老大难”,才会真正由“污点”变成“亮点”!

因此,笔者想进一言:整治铁路沿线“脏乱差”,这事不光要作为,更能够有大收获,一举数得,何乐不兴?倘若全国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都能如南昌市的上海路街道办事这般行动,那结果肯定是杠杠滴----撸袖齐上阵,花儿格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