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交通部在长沙签订两款“米轨”(1米宽轨距)动车组购销合同,包括13列混合动力电动车组和9列现代超级动车组。这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再次获得马来西亚的“米轨”动车组订单。(4月13日 人民网)

据悉,这两款动车组的首列车都将于2018年底交付,此次订单金额达8.5亿马币(折合人民币13.2亿元)。中国中车宣传部处长徐厚广表示,此次订单的意义相当于中车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营销,其中,“本土化营销”属于首次实现的战略目标。

笔者了解到,近期中国中车在海外市场十分活跃,给国人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在顺利拿下洛杉矶与费城的列车采购合同后,又一次成功签订与马来西亚动力电动车组采购合同,这说明中国铁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且意义还在于实现了本土化生产和本土化营销。“本土化营销”实现首次突破意义重大。中国中车在向世界提供电动车组交通装备的同时,正在与各国携手走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回顾中国中车走向世界的历程,经历了从整套设备输出到核心部件输出,再到产品、技术、资本全要素输出,最终到实现国外本土化生产的过程。不难看出,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不仅为中国中车谋求到更多的海外订单,也为与各国开创合作共赢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中车在海外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步子越走越稳。2014年与南非国有运输集团签署495台电力机车和232台内燃机车,总金额超过28亿美元的整车销售合同,并实现本地化的制造,本地化的采购,本地化的用工,实现全面融合。再如,2016年9月,中国中车在美国老牌兵工厂春田厂所在的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首个制造基地奠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在美国实现了本土化制造和技术输出。在拿下南非、马来西亚、土耳其三国订单的同时,还分别在三国建立了生产基地,辐射东盟、欧洲、非洲等市场,实现了由输送“产品+服务”向“产品+服务+技术+投资”的海外发展的“转型升级”。本土化制造带来的好处不可小觑,为当地民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通过输出中国标准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造血”,不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中国中车以商业订单助推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向全球的成功输出是近年来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中国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制造、服务、管理走出去,与各国实现优势互补,由最初的企业单一出海升级到带动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联合出海。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已走进150多个国家、核电技术走进老牌核电强国英国、高铁技术频频刷新世界纪录,并与多国合作建设高铁项目,在合作共赢、互利互惠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中国轨道交通,特别的中国高铁正在实现历史性的华丽转身,并绽放于世界舞台。在轨道交通等多领域进一步深化与全球战略合作,搭建起“共担使命、共享成果、共谋发展、共创未来”的桥梁,共同促进全球互联互通是中国中车的追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合作共赢的理念支撑下,中国中车的“海外之路”将越走越好。  (陈兹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