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月,“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已发运10列、238车,货运量8774吨,货值达1914万美元。目前,从兰州发往中亚的“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已发运102列、4455车,出口货物10.3万吨,达1.98亿美元。与此同时兰州至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营,运程从45天缩至10天,出口货物1万余吨。(3月29日 甘肃经济日报)

以“兰州号”国际货物班列为钻石节点,“一带一路”犹如一条放射线,为甘肃省外贸打开了新的机遇窗口,也让深处腹地的兰州新区综保区辐射东中西、联通境内外的区位优势和功能优势更加凸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合作构想,开启了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新篇章。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近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这是我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合作文件。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发展潜能不可估量。

从国际合作发展前景看,基于世界经济大环境较为压抑的情况下,各国通过提供各自有利资源,能达到各取所长、互惠互利的良好效果。亚行报告数据显示,至2030年,在保持经济增速的情况下,每年产生1.5万亿美元的资金需求。如此大的需求,也是很多国家愿意对接的潜在原因。“一带一路”虽然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大战略,但实际上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视,主要体现在国内很多区域、企业能够把自己的需求、优势和国家大的战略结合起来。

“一带一路”北线一直延伸到欧洲,南线从珠江三角洲起至印度、非洲,中线则将北线南线相接,形成了一个闭合的贸易圈。事实上,国家之间只有能够到达或者交通通畅,才会有合作的可能。在基建方面,最基本的是交通。这就为国内基建领域的大央企,提供了国际平台。再比如能源方面,中巴经济走廊就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合作方向,其中很多建设包括技术升级等都是由中国企业主导进行的。“一带一路”和以前的发展战略不同处在于,企业是以企业群、产业链的形式走出去。这些合作发展必定有利于中国对外商品的输出、消化产能,同时也为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兰州号”国际货物班列所收获的成绩并非是终点。在克服国际市场潜在风险和挑战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机遇,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健全国际联运合作机制是铁路等企业构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国际物流体系的关键。(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