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人民网报道:历时8年多的艰苦施工,我国兰渝铁路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工程建设者不断攻克富水粉细砂、极高地应力等世界级地质施工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铁路建设史又增添了一条国际领先的“科技线”,兰渝铁路的建设已充分说明我国的铁路建设实力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中国“质造”已经成为引领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力军”。
兰渝铁路建设之所以能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更离不开自强不息的“工匠精神”。据设计方介绍,兰渝铁路穿越10条区域性大断裂带、87条大断层,全线存在着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层隧道群、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群、高瓦斯隧道群、岩溶突泥突水隧道群等四大高风险隧道群。面对这些世界级的施工难题,施工承建方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求实探索,拼搏创新,首创了TBM皮带运输条件下同步衬砌等技术、PST-60水平旋喷成套设备+超前预加固技术等,取得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用实践证明了我国铁路建设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任何的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铁路建设从一穷二白开始,在探索中起步,再到实践中摸索,现已逐步组建起覆盖全国的铁路网,完成了像青藏铁路这样世界级的高难工程建设。我国高铁营运里程超过2.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高铁技术出口到世界多个国家,这些成就创造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得益于铁路部门强大的人才储备,得益于无数铁路建设者身上承载的“工匠精神”。几易寒暑、风餐露宿,面对着完全没有成熟经验的高难度、高要求的施工任务,广大的铁路建设者如果没有对铁路事业的热爱与坚守,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是绝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工作任务的。兰渝铁路的建设者们已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内涵,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建设工作者一定能够继续继承和发扬好“工匠精神”,开创铁路事业发展的新征程,让铁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黄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