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Railwaypro网站日前报道,菲律宾政府透露,日本和中国政府均有兴趣对其国内通勤铁路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不久前,据《日经新闻》报道,泰国和马来西亚宣布,将协商建设连接两国首都的泰马高铁,中日两国或将再次正面竞争。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今年将举行连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首都的新马高铁项目招标,中日或将“狭路相逢”。(解放日报 3月13日)
作为中国高铁的“前辈”和老对手,日本高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东南亚地区高速铁路发展前景良好,中日都想在市场份额上分杯羹。但中日两国的高铁发展水平不分伯仲,每次竞标也都是“狭路相逢”。无论从政治层面,还是市场经营方面,中日两国都给选标的东南亚国家出了个难题。笔者认为,中日两国高铁发展水平虽相近,但中国高铁手握“绝招”,要敢于亮剑。
首先,作为日本高铁的“徒弟”,我们不得不承认新干线在列车运营和服务水平上都处于较高水平,半个世纪的发展也让日本高铁积累了比中国更为丰富的运行经验。但中国高铁不止日本川崎一个师傅,加拿大庞巴迪,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都是中国借鉴学习的对象,可以说中国高铁集百家之长于一身,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高铁研发是每一个国家的科研结晶,不是一朝一夕的研发成果。中国能够将四个国家的高铁技术融合创新为“中国制造”,且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足见其“因地制宜”的功力和投入的心血。相比日本的“一枝独秀”,善于融合创新,取百家之长是中国高铁的一大“绝招。
其次,在列车运行水平与线路修建方面,中国高铁亦不输日本。新干线自1964年开通以来,运送旅客达110亿人次。而中国高铁仅2017年春运,短短的40天就有近2.4亿人次乘坐高铁出行,这说明无论从客运服务,还是大规模,高密度的列车运行,中国高铁都能经受住严苛的考验。从高铁建设角度来说,日本高铁总里程约2800公里,而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突破2.2万公里,这比全世界除中国外的所有高铁国家运营里程相加的总和还要多。日本的海洋性气候较为单一,因此线路设计标准多以温带或亚热带海洋气候为主,当然也符合东南亚地区的气候条件。但中国东西南北跨度极大,且气候多变,部分地区环境恶劣,对于线路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于线路设计的多面性,灵活性相比日本来说也略高一筹。因此在运行水平相似的情况下,丰富的筑路经验则是中国高铁制胜的另一大“绝招”。
笔者认为,中国的“绝招”虽是竞标制胜的法宝,但日本铁路的发展案例或许更适合国土面积较小的东南亚国家,这是日本的优势。因此,要想赢得先机,“中国制造”就要主动出击。无论从企业宣传还是技术交流,都应将中国高铁的特色“推出去”。市场竞争看的是利益的权衡,中国高铁的海外项目无论从政府扶持还是修筑成本来看,都要优于日本。况且“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有口皆碑,大批在非修建的项目也证明了中国企业的实力。“狭路相逢勇者胜”,相信只要“中国标准”敢于“亮剑”,中国企业就一定能在东南亚市场的博弈中拔得头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