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春运是繁忙的:人多,拥挤,环境差。每逢春运,火车车厢里异常热闹。座位上的,过道里的,坐着的,站着的,车厢里可谓寸土寸金,有时候甚至连两只脚都找不到个落脚的地方,人人脸上仿佛都有一个大写的“累”字。而今天的春运虽然繁忙依旧,却不再拥挤忙乱。

春运似乎和每个中国人都有关系。因为回家过年是所有背井离乡在外打拼的国人的年终心愿。上大学前,“春运”对我来说只是两个字,一个词。然而,自从我考上外省的大学以后,每年放寒假回家都会赶上春运,亲历春运。算下来至今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彼时的我还是一名在校学生,是春运的直接受益者。如果没有春运,我无法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也无法感受春节期间家的温馨和欢乐。

作为六个春运的亲历者,我也亲身感受着铁路的发展与变化。还记得第一年的春运是在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彼时的春运,最让人头疼的是买票。票源紧张,一票难求基本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难题,然而这只是痛苦旅程的开始。那时候网络购票刚刚兴起,然而,这样新奇的购票方式一时没有被大众普遍接受,我也不例外。每年寒假前,当我得知最后一门期末考试的时间后,就第一时间跑到代售点,在根本望不见头的队伍里挪着步,排着队。那时候总是害怕前面的人和自己同路,担心排到自己时已经没有回家的票。一直到花数个小时排到窗口跟前,询问窗口售票人员是否还有回家的车票,在得到“有票”的回答后,心里悬空的石头才算落了地。那时候,从学校到家需要乘坐31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跨越三个省区。绿皮车速度慢不说,还没有空调。车厢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箱,对于归心似箭的我来说,坐起来实在煎熬。不过在一票难求的大背景下,能回家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六个年头过去了,现在的我毕业离校已经工作了,回家的路也早已改线。然而,随着铁路大调图,以前回家的那趟绿皮车换了新的车底,加了“K”字头,运行时间也缩短至24小时,车厢内部设施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冬暖夏凉的车厢里还可以给手机充电,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今回家,再也不用急匆匆地跑到售票窗口排长队了。手机里下载安装“铁路12306”软件,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查询实时余票、车次、途经站名等信息,方便旅客提早规划好回家的路线。过去买票取票不分家,现买现龋现在买票是买票,取票是取票。火车站的自动取售票机给出行的旅客带来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方便。网络上定好的车票可以在开车前去车站直接打印取出。高铁动车的大量开行,不仅改善了车厢环境,缩短了的运行时间拉近了工作地和家乡的距离,让归心似箭成为现实。从拥挤排队,害怕没票到足不出户,心里有数。中国铁路的变化越来越让人欣喜。

一年又一年。年还是那个年,春运却已经不再是那个春运了,中国铁路人用他们敬业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在春运这场战役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