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尤其出门在外,走的顺利,吃的开心才是旅行的主题,随着春运进入热潮化,如何走,怎么吃成为关注的焦点。

铁路总公司对外发布,自2017年1月1日起,高铁上的15元盒饭售完之后,沿途不再提供补给,此消息一经发布,犹如一粒石子激起千层浪,迅速成为新闻头条,当然各种评说也如过江之卿,很是热闹非凡。

取消15元盒饭不断供的规定,利弊在哪,自有市场去评判,而不是取决于某个人的意愿。舆论在感慨的同时,也应辩证的去看待分析,而不应将15元盒饭断供当成怪味的心灵鸡汤去慰藉大众。

高铁作为大众资源应当兼顾平衡,这是责任和义务担当,取消不断供的规定并不代表高铁上从此就不出售低价盒饭,严格的说,低价盒饭一直都会有,但不会像从前那样售完随时补充,铁总这样做应该也有自己的道理,毕竟改企后性质也一发生并转变,灵活性和自主性是企业运转的灵魂要素,如果只一味的要求铁路必须兼顾大众水平,也是勉为其难,企业无论大与小,利润永远是追求的终极目标。面对铺天盖地的评说,也不难发现,理解和坦然接受的不在少数,宽容对待不代表在为铁路发声,同样,持有异议的也是自己的观点,无可非议。

赞同者认为,盒饭作为一种商品,犹如饭店的菜肴,价格总是随着变化而改变,面对飞涨的物价,如果还要坚持让铁总兑现承诺不断供,结果会怎样,只能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让旅客体会不到该有的实惠,一句话,随行就市,应该让铁总有自主定价权。

而反对者的意见则比较强烈,中国铁路姓中,是国字号铁路,自然就该公益为先,不能因为转型就丢掉本色,一切向钱看,取消不断供的背后,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是缺少竞争和选座的空间,一种变相的垄断。

其实,无论哪种观点都有自己的合理性,但是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一份盒饭的内涵。价格还有今后铁路的走向才是众人所瞩目的焦点所在,只不过舆论在引导的同时,会有一些激进的言辞给民众造成误区。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用平和,公正的心理去面对才是舆论价值存在的主题,正确引导,澄清事实,给社会也给民众梳理一条清晰的思路才是舆论价值所在,而不是哗众取宠,用所谓的焦点呈献给社会一晚怪味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