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徐州观音机场警方查处了一名男子私带火柴登机并且在机上吸烟的违法嫌疑人,对其处以3000元罚款,并取消其登机资格。(新华网)

航空禁烟,高铁动车禁烟,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并且是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红线,只不过老话题总是被翻新,成为今日的新话题,让人匪夷所思。

相比较动车高铁的500元罚款,民航的惩罚力度不可谓不大,也足以震慑他人。笔者在惊奇的同时,也深思着,单纯依靠高额的罚款,是不是阻止烟民违法的唯一方式?

相对动车高铁来说,民航客机出现吸烟们事件实在是个例,所以处罚力度超乎想象也情有可原。问题是,同样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担当者,铁路的高铁动车吸烟事件为何就屡禁不绝?尽管铁路部门对高铁动车违法吸烟的行为也及时加以处罚,但是,效果似乎治标不治本,吸烟现象频繁发生。罚款是惩治违法者的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犹如航空,切断源头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是需要法律作保障。

航空业走高端路线,因为每个架次载客量少,所以可以逐个检验过关,可以这么说,通过机场检查关口的每一位旅客,几乎都是透明人,自然不会出现客机上吸烟们事件。但是同样走航空式服务路线的高铁,却存在着短板,验票进站的旅客,不能像机场检验如此繁琐,更不可能实施像机场过关需要出示所有物件,这就给众多烟民提供了可乘之机,香烟,火机,包括火柴,都可以顺利通过三品检查仪。这不是铁路部门的错,毕竟乘坐火车的旅客远远高于乘坐航空客机,并且铁路部门也没出台不允许旅客随身携带香烟和打火机,客观上也给有抽烟爱好的烟民变相提供了过瘾的机会。

如果,假以时日,铁路部门也能参照民航从源头阻止易燃品进站,自然就不会出现飞驰的高铁,因为一缕烟雾被迫停车的尴尬。制度可以约束人,但不如法制更有力度。层出不穷的高铁吸烟逼停列车事件,已经足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眼下正值春运的节点,没有吸烟们事件发生,游子就可以更快与亲人欢聚,一旦出现因为旅客吸烟导致列车逼停,耽误的不仅是铁路运行图宝贵的时间,同样,旅客在谴责违法者的同时,也会把问责的矛头指向铁路。

既然活水来自源头,铁路部门应该升级已有的安检设备,类似于香烟,打火机之类的违禁品都不应给予进站的机会,这也是社会发展的下步必然主题,罚款的作用只会震慑贫穷者,对于富裕者来说,再高的罚款只不过是一时的痛,很快就会缓解,不足以警醒神经和意识,治标还需治本。

法制走向健全,其目的不仅是震慑违法者,更是通过震慑告诫全体,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做一个有素质的公民,和谐之路才会来的更快,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