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的春运客流量依旧很大,火车票预售期又缩短了一半,不少热门线路车票仍然很紧张。以前到了这时候,黄牛就会活跃起来。近两年,随着互联网购票的普及,黄牛越来越少,一些互联网的有偿抢票服务却开始兴起。(1月7日新华网)
由于春运期间有限的铁路资源无法满足所有百姓的出行需求,每到临近过年,春运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抢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一张小小的车票,寄托着无限乡愁,牵动着亿万人的心。2017年春运购票,至少有58家网络平台推出了抢票软件。这些平台宣称平均收费30元左右就可以达到70%-80%甚至更高的成功购票概率,甚至有平台推出了“抢票险”。打着“史上最难抢票年”的旗号,今年春运抢票期间,携程、去哪儿、智行、同程等公司都推出了有偿抢票服务,按抢到票的概率收取不同档次的服务费。那么,各大平台趋之若鹜,纷纷推出“有偿抢票”业务,是便民之举吗?
“有偿抢票”服务破坏了正常市场交易顺序。相关网络平台推出的“有偿抢票”,其实就跟加钱到窗口倒票的“黄牛党”一样,特别是“插队券”的应运而生,那些在售票窗口自觉排队买票的乘客在无形之中就被恶意插队了。火车票的数量是固定的,能不能买到票全凭消费者自己的本事。如果加钱就能保证买到票,必定会制造出更多的不公平,让那些花不起钱购买“有偿抢票”的人很难享受公共资源。因为火车票本来就是公共属性的商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是公平的,用金钱破坏社会公平属性无疑是不可取的。
“有偿抢票”服务会诱导消费者掏更多的钱,价格存在被炒高的可能,让第三方购票平台赚的盆盈钵满。据统计,今年至少有58家平台推出了抢票软件,这些平台一般平均收费30元左右,有的平台还增加所谓的“流量包”,加得越多,抢票概率就越高。只要参与叠加包业务,付费越多,抢票的成功率就越大,一张回家过年的火车票,竟需多掏低至几十元、高至百余元的服务费。试想,一个网站一张车票加20元,每天抢票2万多次,两天利润就能在大城市买一套商品房,难怪有网友十分生气地说:“简直是披着羊皮的狼。”
购买车票需要实名制,消费者花钱让抢票服务平台帮忙抢票无疑会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用户在支付“有偿抢票”的服务软件时还可能泄露支付密码,对其个人财产造成影响。相信购买“有偿抢票”的消费者也会担心这一点,但为了能够买到一张回家过年的车票,担心有时会被回家急切的心情掩盖。
由此可以看出,“有偿抢票”服务的诞生,未能真正方便到老百姓的出行,而是打破了正常的公共秩序,有可能还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要维护公平正义,创造良好的购票环境,让每位乘客都能顺利回家过年。(张桂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