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坚决遏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目前,全国各地、各行业积极行动,都在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笔者认为,要使安全大检查真正取得实效,重点要抓好“四防”。
一是防思想松懈。有的人认为安全大检查重点是整改问题,把实际问题看得很重,而忽视思想上存在的“侥幸应付、麻痹大意、懈怠厌倦”等隐患。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抓工作的落实力度。所以,安全大检查首先要把思想作为问题的源头,从查思想隐患入手,强化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从思想上绷紧安全弦。
二是防落实乏力。要从检查、考核、评价等方面改变重部署、轻落实的问题,特别是不能把布置了等同于落实了,把检查了等同于整改了,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常有的安全检查不是把重点放在现场,放在了解设备实际运用状态和作业人员实际工作情况,而是热衷于查看“纸面”上的问题,把重点放在看台账、查记录上,看动员部署会议开了没有,是不是做到了人人发言,等等。这些做法,不仅不能真正发现和解决问题,反而容易造成基层为了迎合检查,只在这些表面文章上下功夫。
三是防整改无果。安全大检查要取得预期效果,检查是手段,关键要看整改。有的在安全大检查中搞形式下足了功夫,看检查安排面面俱到,应有尽有,活动声势搞得轰轰烈烈,但在推进过程中虎头蛇尾,特别是在盯问题整改上后继乏力,最终不了了之。因此,安全大检查不能总是“雷声大,雨点斜,而是要“雷声过后就是雨”,把整改问题、解决问题作为硬指标,快整快改,立整立改,一抓到底,绝不能“等、靠、拖、推”,半途而废。
四是防问责偏软。要把强化责任追究作为抓落实,促整改,保安全的主线,按照“职责清晰、权责对等”的要求,从管理权限、职责履行、干部作风等方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失职失责问题的处理不能“点到为止”,而要“入木三分”,通过“红红脸、出出汗”,切实起到警示作用。同时,问责考核贵在坚持,重在日常,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只有在平时严起来,才不至于让“小毛脖发展成“大问题”。(汤金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