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铁路客运列车特别是夜间列车到站后旅客换乘问题,交通运输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探索旅客联程运输服务,统筹安排2017年春运期间道路与铁路运输服务衔接工作。(12月12日经济日报)

又到一年春运时,伴随着游子的归心,“回家”再次成为萦绕在大家心中的牵挂。虽然近年来,以“四纵四横”为代表的高铁网络形成,极大拉近了各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但是,对于在全国占比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人口而言,回家远没有这么简单。因此,如何加强铁路

和公路的配合,打通这根客运干线与家之间的“毛细血管”,成为了摆在交通部门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对于春运,短时间内客流集中出行,单凭一己之力是肯定无法完成的,各路运输行业竞争之余,或许更多的是合作和联动。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春运首次推出“公铁协同联动”,让笔者看到了交通运输行业融合的希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科学制定接续接驳方案,打破了不同行业间的瓶颈,其实为各运输部门多赢得发展的一条路子,利乘客也利自己。

众所周知,一个比较成熟的交通体系,可以实现内部多种交通方式“无缝换乘”,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输。而一直以来,中国运输业各自为战,有效对接始终是各部门服务的盲区。对于乘客而言,中转换乘等待时间长、不顺畅已经成为长距离旅行的“通脖,也大大制约着全国运力的有效提升。

笔者认为,行业融合这就需要各大运输行业握指成拳,打好组合牌,尽可能让乘客“零换乘”。今年12306推出“网约车”功能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把线下的无缝衔接同线上的交通工具“跨界”组合在一起,为旅客春节出行提供便捷。

没有细节哪来整体。春运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科学运筹、合理调配,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谈此色变。这次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与铁路多方共同发力,加快道路客运站与铁路客运站、民航机场的“空铁通”、“空巴通”的建设,力求打通堵在春运“最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毛细血管,就是小题大做的具体体现。只有衔接顺畅了,归家的心才不会堵在路上!(张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