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生命的最大渴求,便是“长命百岁”。这句祝福语,适用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即便你七老八十了,人们还会祝福您:“长命百岁1至于刚出生的孩子,那则是最好的祝福了。

人们希望长寿,多活上几年,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到世上来一趟不容易。至于某些宗教所告知我们的“来生”,即便不是欺骗,恐怕也没几个人有过这样的体会——谁也不知道他曾在某一世活过一回。

不过,“长命百岁”的这一渴求与祝福,则令人悲从中来。为何这样讲?想想看吧,既然是渴求与祝福,说明人真要活到这个岁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也的确如此。长命百岁的老人,固然有,可也极其少见。每有这样的长命百岁者,新闻媒体便会想着法儿予以报道,一些官员也常于某些特定节日专程看望。

报道与看望,表明此人已为世间“稀罕物”,抑或“古董”了。

古董一般大都是有价值的,要不,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多文物贩子。但此古董非彼古董。人这个古董,恐怕值不了几个钱。

十年前,我作为陪同,于那一年的重阳节,去看望一位102岁的老人。老人住在一个镇子上,儿孙满堂。见到老人时,她的儿子、女儿将她扶起,老人满头银发,两只深深凹陷进去的眼睛,突然圆睁,有点怒目而视的样子。儿子说:“妈!领导来看您了1老人一点反应也没有。她的眼睛,倒让我很惊恐。屋子里很阴暗,虽然开着灯。我们走到院子里时,我悄悄地问老人的儿子:“老人一直卧床?”儿子说:“二十多年了。”我一惊:“二十多年都卧床不起?”儿子说:“岂止卧床不起,早就不能生活自理了,不知热不知冷,不知饱不知饥,大小便都在床上。”此时,我才看见,这个孝顺的儿子一脸愁苦。

上了车,领导很感慨,道,唉,都说长命百岁好,可真要活到这个份上,也实在没意思。还是我们的孔老夫子说得好:“寿则多辱”啊!

后来,我才知道,“寿则多辱”并非孔老夫子孔圣人的话,而是出自《庄子•天地》。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曰:“辞。”

“使圣人富。”

尧曰:“辞。”

“使圣人多男子。”

尧曰:“辞。”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不欲,何邪?”

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寿则多辱”,有人认为乃庄子所言,也不确凿。事实上,《庄子•天地》并非庄子亲撰,而是由其弟子后学仿拟庄子的“寓言十九”所撰。

上面的这段对话很有意思,其意思大致是这样的:

唐尧在华州巡游,守卫华州封疆的人对他说:“咦,这不是圣人吗?请让我为您祝福。啊,请求上天让这位圣人长寿。”唐尧说:“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富有。”唐尧说:“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那我请求上天让你子孙繁多。”唐尧再次说道:“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守卫封疆的人问他:“长寿、富有、子孙繁多,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您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唐尧回答说:“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增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

最美好的这三个祝福,在圣人唐尧眼里,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似乎是我等俗人难以理解、难以想像的。即便像毛泽东那样的伟人,在面对“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山呼声中,他也没有表示过不可接受的意思。

祝福者本无恶意,除非他是唐尧。人们之所以视这些东西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除了这些,人生可能再也没了别的好东西。当唐尧拒绝并告知我们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好东西时,我们才可能会有所惊愕,并不知所措。但唐尧的话丝毫没有影响中国人对这三样东西的追逐与渴求,一并地还把这三样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人。

事实上,孔子同样不赞成一个人活得过长。《论语》里,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大意是说:“年幼时不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还迟迟不死,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世上的祸害。”

在长寿这个问题上,儒、道两家的认知,显然是基本相同的。不知道为何,我个人更倾向于认同孔子的“祸害”说。在我看来,一个人即便年幼时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长大后又略有那么一点值得称道的成就,年老了迟迟不死,也依然是祸害。实际上,祸害不祸害,并不能以孝顺、友爱与成就而论。只要老到生活不能自理,还迟迟不死,不管是谁,不管他做过什么,统统都是祸害。

既然活得长寿,“寿则多辱”,又是“祸害”,可人们为何还祝愿他人“长命百岁”呢?难道这祝福里别有用心?

一般来说,诅咒一个人,大都希望他“早死”。殊不知,一个人早死还是晚死,不是靠诅咒便能奏效的,世间还没有这样灵验的咒语。一个人的寿命,固然有多重因素,甚至有某种宗教所认为的那种因素,但我更倾向于认同:“生死由命”一说。

诅咒一个人早死,这个人未必就会早死。而早死真的就是不幸吗?如果长寿意味着多辱,意味着祸害,那为什么不去诅咒一个人“长命不死”呢?因为,倘使你想让他“寿则多辱”,你想让他成为一种祸害,那就换一种诅咒吧。只是如此一来,“长命百岁”的祝福语,我们还敢不敢表达?而诅咒一个人早死,是不是竟然是一种歪打正着的祝福?

我们知道,“寿则多辱”;我们也知道,年老了还迟迟不死,是世上的祸害;我们更知道,早死(恰逢其时的死——四十?五十?六十?总之,不要七十以后),意味着“少辱”,意味着不会成为世上的祸害,可世人依然不愿意早死,而希望能多凑活几天。即便早死是一种真心的祝福,估计能接受这祝福的,不会超过两个人。我是第一个。第二个会是谁呢?

每个人都知道,人生苦海。活着,是一种受难。可是,每个人却总是希望自己能在这苦海里多挣扎几天,多扑腾几下。莫非苦海里有我们世俗祝福里的那三样东西?即长寿、多子、富有?这三样东西除了富有有些吸引力,其余的两个都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最具吸引力的是权利和美色。我甚至怀疑,权力、美色和财富是造物主对人类的一种祸害。即便不是祸害,也是造物主为保障人类能够活下去而创设的一种虚幻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