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不买票或者使用假冒证件乘车,以后可不仅仅是补齐票款就完事了,还可能会面临更多“麻烦”。近日,江西省信用中心网站发布了首个铁路不诚信旅客黑名单,一乘客使用伪造证件乘车被查,不良记录可能会影响其银行贷款、个人评优等。(新京报10月22日)

部分旅客看到这条消息,似乎觉得失信“黑名单”让出行增添了更多“负担”,觉得身上多了层“枷锁”。其实不然,如果你是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能够自觉为出行买单,那你本身并不在失信“黑名单”的约束范围内,自然,也感受不到所谓的“负担”和“枷锁”。相反,通过失信“黑名单”的施行,反而能过滤一些“不良”旅客,能够进一步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为我们出行的方便、快捷、舒心提供一定的保障。

失信“黑名单”制度的施行,本身并不是铁路部门出击具有“限制性”政策,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正当防卫”。试想一下,铁路出此政策的针对目标,并不是占大多数自觉遵守规则的旅客,而是针对屡禁不止,惯性逃票混车的“失信”旅客。以往,对于逃票旅客的措施,无非就是补票,可这本身不就是每一位旅客在上车之前应该做的吗?然而,就连补票这一再正常不过的手续,也会为铁路部门惹来一些麻烦,有的旅客客气点投诉,有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更过分的会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很显然,善良太过当做恶,过于善良的补票措施不仅没起到应有约束效果,反而逃票代价过低的结果可能进一步扩大了失信“旅客”人群,针对这个现象,铁路部门出台更为有效的“黑名单”政策,加大惩罚力度,才真正做到维护正常出行秩序的职责。

其实,失信“黑名单”政策的施行,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铁路部门,而是每一位自觉遵守规则的旅客。首先,惯纵失信旅客本身是对每一名提前买票旅客最大的不公平,因为成本不一样,并不处于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其次,失信旅客的存在本事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当这个不稳定因素出现在我们出行的列车上这一公共环境的时候,一旦爆发,第一时间危机到的是所处公共环境的每一名旅客。因此,笔者个人建议,铁路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失信制度,下一步,不仅仅针对逃票旅客,对于多次在火车上进行偷盗、带违禁物品等旅客,也应向社会、银行反映,降低他的信用,才能降低公共环境下不稳定因素出现的概率。再者,当前铁路部门针对逃票补票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过高,如果通过失信“黑名单”大幅降低逃票率,相应支出成本也转移到铁路其他方面服务上,也必定会让我们的出行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当前,失信“黑名单”措施的施行必定会存在诸多问题和阻力。但是,为了更好地构建公共出行环境秩序,作为旅客,我们有理由相信铁路部门,毕竟旅客和铁路始终是在同一列火车,向着共同的“目的地”前行,就是安全舒适出行。只有我们相信和支持铁路部门失信“黑名单”举措,并且自觉遵守和维护这一举措的规则,做到人人有责,才能真正起到维护出行公共秩序的作用。

因此,奉劝失信旅客“回头是岸”,在当前制度不断完善的社会体系,钻空子也必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只有诚信做人才能换回更多的尊重和机遇。惩恶扬善,最终的结果是让你我的出行更加舒心!(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