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过了十多天,新机场主航站楼又长高了几米,最高的地方甚至已经建到第四层。从中心区放射出去的5条指廊清晰可辨,最南边的指廊下方甚至能看出轨行区的模样。10月10日,北京新机场内部结构、配套交通等具体规划设计方案首次公布。未来,新机场将与高铁、地铁“零换乘”,真正实现无缝衔接。新机场主航站楼的进出港流程也非常简洁,旅客办完值机手续前往登机口,最远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10月11日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出行也变得更加顺畅无阻。可在不少地方如何畅行“最后一公里”仍困扰着广大民众,往往造成旅客下了高铁,等、乘公交的时间和坐高铁的时间差不多,铁轨上省下的时间却消耗在了马路上。笔者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公路、铁路、航空之间仍然没能摆脱独立竞争局面造成的。

长期以来,中国运输业各自为战,有效对接始终是各运输部门服务的盲区。致使民众在公铁、空铁之间周转时,只能自我统筹、独立支撑。尽管在每个接驳点中都设有低廉的公交车,但是对于换乘时间紧张的旅客来说,数量不多,用时不短的公交车着实让人等不起,而出租车见缝插针正好填补了对接换乘的空白。但出租车拼客揽客、漫天要价、绕远宰客等现象却让民众苦不堪言。

笔者看来,要解决畅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打造地铁、公交车站、长途客车站、出租车站、机场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就像此次北京为实现“零换乘”打造的配套交通规划。其地上为机场到达、发出区;地下地下二层为轨道交通站台及轨道区,汇集京霸高铁、廊涿城际和新机场快轨三大轨道交通;地下一层为轨道交通站厅、换乘中心及行李传送通道等功能区,从而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这种机场与高铁地铁“零换乘”模式的创造性、跨越式发展理念,升级了地区互利合作、扩大了彼此开放。有利于发挥高铁经济的引领效应,为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的共赢提供了实现路径。随着“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逐渐形成,各经济圈间的往返也更加顺畅,由于物流、人流要求的多样性,往往造成一种交通方式无法满足,而“空铁联运”、“公铁联运”则能很好地完成跨区域的运输对接,各取所需而又扬长避短,最终实现共赢。

其实,无论是从服务旅客考虑,还是从自己盈利角度思量,各交通部门都应统筹兼顾,加强合作,实现大交通格局。运输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在竞争的基础上,一定程度的合作是大家都获取利益的良策。大型机场与高铁无缝中转,高速铁路网可主要服务于国内或国内短途旅客运输,而枢纽机场的航空运输则侧重于国际运输国内长途运输,因此发挥“双高”的速度优势,不仅服务里民众同时也实现了共赢。

除此之外,更令人欣喜的是,百姓的出行之路更加顺畅了。社会高速发展,时代飞快进步,运输业的竞争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旅客的选择面也更广,人们对各大运输企业也不再是简单的出行代步,传统式的拉拉人、装装货,无法再满足人们对运输服务行业的需求。高铁地铁飞机“零换乘”,不仅能给民众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更为民众走的舒心、选择多样性带来了可能。

机场与高铁地铁“零换乘”模式思路值得相关部门借鉴,北京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大胆创新作法更值得各地区效仿。只有打破“各自为战”格局,拓展思路,勇于尝试,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无缝对接,实现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引领大交通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