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接触网被严重损坏,迅捷而先进的动车组,在厦门至杏林区间内“趴窝”,在内燃机车“助阵”下方才“脱困”。(2016-0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的到来,以15级强度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沿海登陆,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其中铁路杏林至厦门高崎间接触网严重损坏,铁路供电中断,电力牵引的列车无法进出厦门岛。正常情况下,运行的动车组突然趴窝招来的必然是对铁路质疑声一片,甚至引发连锁反应,让铁路部们处于被动中,然而,总有一些特殊的例外让旅客不仅没有怨,还会在焦急的等待中产生一丝由衷的感恩。而这次高大上的动车因为灾害不得以趴窝,于是就有了旷世的内燃与动车上演“跨时代之恋”。

当初,作为蒸汽机车的“升级版”,内燃机车曾长期在铁路运输线上充当“老大”的角色,为铁路运输线的正常运营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很多的纪录片上都是内燃机的影子,同时也是民众对于上世纪火车的记忆。而到了21世纪,高铁当道,全国各地因为动车的穿行变得越来越近,已然成为新时代的象征。然而这次跨时代合作,给予了受灾后的钢铁动脉新的活力,不仅是铁路部门解决困难的智慧见证,也将铁路部门的真诚服务溢于言表。不能不说,这是台风考验下的“创新”,而这“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铁路服务以便民为主旨的诚意。台风考验之下,铁路服务没有“停步不前”,才会有我们前行之路的畅通无阻。

趴窝的是车体,可循环流动的却是责任和义务流淌的爱之液,暖之流,不能不说,在灾害面前,作为国家动脉的铁路再一次彰显了超级央企的责任之感。不是第一次,也无法用苍白的语言去赞美,08年的汶川地震,还有百年不遇的广州冰雨,更多的灾害,让不知疲倦的列车总是出现在灾害的第一现常朴实的内燃机车,在辉煌的途中默默让位与后来居上的动车组,把辉煌与荣耀让位与时代,如黄牛般走着奉献路.

时代不断的变迁,内燃机车已不再担任着运输主力的作用,但在很多时候,依旧可以发挥着它的“余热”。 这次内燃机的“重出江湖”,是对特殊情况的良好处理,也是对旅客负责任的有效措施。(评论员刘兴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