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将这么多陌生人的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紧张、尴尬、更多的是一份感慨0左边无车、右边无车、可以通过”同时伴随着手的配合动作。这是我们在平日的工作中横越线路或道口时必做的“眼看、手比、口呼”安全制度。可是今天这个习惯性动作为我引来了数十道疑惑的目光,因为我把这一制度越界执行到马路上去了!今天在街上横过马路时我习惯性的打出了这套手势,立马把周围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我身上。有人疑惑地问我:“你这是在做什么呢?”我告诉他们:“这是横过路口的安全动作,每天当班都会做几十次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前辈们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劳动人身安全规章有的则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财富。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并变成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刚开始为进一步强化劳动安全管理,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全力推行上道、跨线执行“眼看、手比、口呼”制度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这样做非常的麻烦。但是现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执行,大部分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保护职工人身安全的良好习惯。

记得看过这样的一则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就是做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并长期坚持,直到成为习惯性的行为。据说,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大约有95%属于习惯性的。同一个动作,如果重复三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重复三个月,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而对于个人的不良习惯,我们往往浑然不觉,或习以为常,很难意识到其危害性。

在平日的工作中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发生事故或不发生事故,甚至能避免事故?而有些人却常常发生事故,甚至是成了“事故大王”呢?除个人的性格、知识和经验之外,与他们的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有着良好安全习惯的人一般很少出现事故,而没有良好安全习惯甚至有些不良习惯的人事故几率则高得多。就是现在没发生事故在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事故隐患。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为确保少出事故或不出事故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确保我们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