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提议:希望动车可以增加“冷漠号”车厢,里面坐着都是一样的人:不喜欢打电话,不喜欢出声说话,不喜欢来回走动,即使是和亲友一起乘坐,也不愿意叽叽喳喳聊个没完,只喜欢一屁股坐在那里,老老实实玩手机、看书,插着耳机看电影、听歌或是睡觉,每个人都通过冷漠保持这个车厢死一般的沉寂。(5月20日光明网)
近日,那则关于动车增设“冷漠号”车厢的微博在网上受到热议,甚至已经纳入到“百度百科”当中了,说明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名词。笔者特意多留意了几天,发现网上虽然持赞成和反对两种态度的声音都有,但是从支持和赞成的声音中可以感觉出,这个提议是他们心中对安静、文明乘车环境的期盼和呼唤。而反对的声音主要表达出的是对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意愿的“鄙视”。从中可以看出两种对立的言论说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一个说的是文明,一个说的是性格。
事实上大家都很清楚,让铁路部门在动车上设“冷漠号”车厢的可操作性并不强,这个提议的潜台词实际是“我想静静”。更多的人通过这个事由想要表达的主要还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揶揄和“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无奈,而并非真的甘于“冷漠”。
就像人的性别分为男和女一样,人的性格大致上也可以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至于这两种性格的人群各占的比例是多少,笔者无法找到可信的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社交和公共场合,外向的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内向的人。
“热情、开朗”是外向人典型的性格特征,但是出门在外,无论在火车上还是在公共场合里,我们不能把无拘无束、无所顾忌的“任性”贴上“热情、开朗”的标签,而完全不顾及他人的心情和感受,用性格来掩盖放纵、把粗鲁当做率真。
记得作家梁晓声先生说过,国民需要拥有的品格应该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而这四句话已经成为对现代“文明人”的定义和标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知道哪些事情是不文明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我们缺乏的只是自觉遵守的习惯、自我约束的意识和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胸怀。
“呼唤文明”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共鸣的民愿。我们一方面需要从自身做起,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做起,引导身边人、教导下一代,推动社会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另一方面,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让文明成为共同的责任和担当,用正气和正能量来引导道德风尚,对不文明的人和事不再是“独善其身”或“避而远之”,而是要让其在众目睽睽之下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给涵养文明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环境,文明的到来才能指日可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