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赶紧拿钱去躲灾。”男子边说,边从钱包里掏出百元大钞,往路过乘客手里塞,还往车厢内抛撒。19日,这一幕发生在兰州开往厦门的列车上,厦门铁路公安处民警发现情况后,立即制止了男子的行为,并将撒出的钱一一收回。(4月20日 中国新闻网)
“天上掉馅饼”,不见得都是好事,事后才发现该男子精神有所异常,对于他的行为也就无法褒贬来评判。因为是其行为不受其意识支配,多说无益。但是笔者想问,“精神异常”就是可以肆意破坏公共秩序的,胡作非为的借口吗?背后的监管监护到哪里去了?如何避免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社会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才是?
“精神病人”制造的悲剧可谓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果说精神病成为破坏公共秩序的“免死金牌”的话。才真正分不清到底谁是“病人”,到底谁应该吃药?其实不论是精神病人肇事,抑或是其自身有事,对于一个家庭的悲剧。
其实要避免精神病人肇事,还是有径可循的,有“药”可吃的。
首先,家庭监管负起责任是一味药。以笔者的理解,所谓的“精神疾脖,抑或是“心里疾脖,多半是受了重大刺激或是长期不良情绪的郁积,不得宣泄造成的。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关心,是心理疏导,而不是一条冰冷的铁链,一间密闭的房间。家庭要尽到看管责任,而不是不闻不问的“为虎作伥”。难道精神失常就可以胡作非为么?监管不力要追责对于这些家庭无疑是一碗“醒酒汤”。
其次,社会及时的救助是一味药。社会的救助不单是医院添一张病床,请几个医护人员了事。社会救助应该是一个体系,比如社区或是村委会及时做好摸排,适时做好心里干预,能够解决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站在窗外看风景。再者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看不起病,要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说到底,精神病人的存在不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是一个迫切的社会问题。
最后,加强公共管理也是一味药。应该说,它是防止精神病人肇事的最后一道屏障。若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放任精神病人肆意妄为,这也是对公共文明的亵渎。如果都像“朝阳群众”一般的火眼金睛,想必精神病人的肇事会少之又少。
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精神类疾病的增多,也反映出社会的“病态”,需要全社会足够重视才是,包括社区等基层组织,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帮助,营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和谐社会;加强立法,用法律的“圈妆他们,也给他们背后的人上一副了“紧箍咒”。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能拿掉精神病人的“免死金牌”,还社会一个清净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