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中国高铁走出去 制造招牌亮起来

2016-04-09 23:28:2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覃桂芳

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获得卓越成效。从土耳其安伊高铁到沙特的麦麦高铁,到从中俄合作共建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到中美高铁合作项目,从亚非欧等沿线国家到拉丁北美等远洋伙伴,依靠“跨太平洋的合作”的理念,中国高铁正在迈出坚定而由沉稳的步伐,一步步地在全世界规划着庞大的交通网络,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居全球第一名,中国高铁约占全球30%的市场份额。

然而,在海外高铁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历经长足发展后却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模式传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行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名目百出却难有响亮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价廉物不美”的尴尬角色。在如今消费品质需求日益提高,高端制造业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的招牌也逐渐被遗弃在角落,落上了厚厚的灰尘。

“跃迁之时,当有智勇之策”,中国制造想要在新时期绝地反击,就要利用好高铁“走出去”的契机,转变以往模式陈旧、等级低下的生产桎梏,打好翻身战,擦亮金字招牌。

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理念,旨在借助中国与周边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利用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主动发展与周边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海外高铁项目的推进。

高铁“走出去”,中国制造业多年的经验积累是发展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铁路的机车车辆大部分都是依赖进口;此后,逐步开始自建工厂,进行机车生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直至今日,中国铁路开始自主生产,不论是技术方面还是服务方面都大幅度提升。同时,传统制造业深厚的基础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海外高铁的施工成本,这也大大增加了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高铁“走出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持久动力。铁路工业属于传统产业,而其改造提升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在国际推进中高歌猛进,一路飘红,正得益于其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整体档次的提升。不过,这仅仅是开始,想要在激烈多变的市场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要加强与他国在铁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资金投入,主动探索国际市场需求,用高品质的产品去赢得他国的信任,要敢于啃硬骨头,迎难而上。

高铁“走出去”,积极引导的政策支持是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的开放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指出“推进先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的重点工作。中国铁路走出国门已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国情的必然选择。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只有放开心态,积极与国际交流合作,才能在国际之林中茁壮成长。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海外高铁项目作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排头兵,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不断推动装备、技术、服务、标准走出去,必将引领起一轮声势浩荡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的招牌必将再次在世界之林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