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假期铁路运输从4月1日起至4月4日共4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4100万人次,同比增加448万人次,增长12.3%。其中,4月2日将是清明小长假客流最高峰,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比去年最高峰日增加133万人次,同比增加12.7%。(《 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日)
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推进,铁路网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能力;在另一方面,铁路部门除了在强化运输安全管理和旅客运输组织上“下足功夫”,也在努力为给旅客提供温馨、优质的服务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受益者之一的我们也不难从屡次攀升的客流量看出广大民众对铁路服务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
中国铁路作为运输行业的“老大”,以前总是被广大民众称作“铁老大”,就笔者自身而言,小时候的噩梦就是怕出行坐火车,那个年代的火车记忆让人们“谈虎色变”,而这些年来的铁路制度改革、路网建设、服务提升,无疑不让让笔者感觉就像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内心触动颇深。今年的清明节,同样作为漂泊在他乡的笔者来说,每逢佳节必回乡是不可少的体验,从原来5个小时的普铁到后来3个小时的动车再到如今高铁1.5小时的行程,回乡的路一再被缩短让人忍不住交口称赞。而铁路建设给笔者带来到另一个“意外惊喜”则是已经在逐渐代替其他城市圈内交通工具的城际铁路,随着铁路的发展,铁路公交化已然快成为未来的趋势。自从老家开通了城际铁路,清明回老家祭祖的50分钟公交路途被11分钟的动车取而代之,回老家往返时间不断在缩短,列车开行班次慢慢增加,让更多人选择铁路出行,铁路公交化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也为城市运输减少不少压力,促进城市动态化。
对于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铁路,虽然每次在一些政策改革和信息服务改进上遭大家“吐槽”,但就笔者个人来看,服务品质的提升,信息服务更精准,乘、候车环境更温馨,旅客出行更安全顺畅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这也许就是人们越来越认可铁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张 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