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11年,“贴地飞行”的中国高铁,开始踩下“刹车”,由时速350公里减速为时速300公里。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高铁是否提高运营速度,再次成为媒体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据资料记载,中国高铁已经走过将近8个年头了,京津高铁作为高铁时代的先行者,以时速350公里运行了3年多都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可见当时的设计水准、技术层面、运行设备等方面都符合以350公里每小时运行的要求。其实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时速350公里的速度运营,但有关专家表示,如果以这个速度运营,运行成本会相应的增加,主要是能量消耗、摩擦磨损、易耗件会缩短设备更换与检修周期,而与运行平稳相关的震动环节会发生变化。从综合成本,设备更换与检修周期等方面来看,目前还会维持现速,在中国当前的实际高铁时速最高可达310公里,但若提高了运行速度,运营成本自然就会随之增长,从而转嫁到票价上。目前来看,高铁恢复到350公里设计时速运营已不现实,但仍有不少旅客提出疑问,既然动车的实验速度早就突破了400公里,未来会不会修建运营时速更高的高铁?实验数据和实际运营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在设计规格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中国高铁的合理运行速度应该保持在300到350公里之间。从能耗方面来讲,因为动车的速度越快,所受到风的阻力和摩擦造成的损伤也就越大,这并不经济,相比之前的速度,消耗的成本也就成倍增长,结果这部分成本以票价的形式让旅客承担,旅客一时难以接受。

由于动车高速运行,会产生强大的风压,经过隧道时会对隧道内壁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不经过改造,贸然提高速度会使墙体材料脱落,进而形成不小的安全隐患。

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速恢复到350公里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效压缩旅客的出行成本,最重要的是,高铁盘活了中国的经济,缩小了地区差异,使得中国筋脉顺畅,发展协调,为中国的经济锦上添花,极大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合作、文化和贸易的往来、人文交流等等。发展高铁更符合中国国情,高铁不仅加快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还增强了地区互联互通的成效。高铁作为一种流动性资源,遍地开花结果,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高铁线路纵横交错,为城市协调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为铁路总公司创造了巨大的效益,可谓是功不可没,提高速度可以更好地激发高铁技术迈向新高度。(郭鸿飞)